遇罗克的遭遇清楚地说明,当时不仅支持、宣扬“出身论”远远不如宣扬“血统论”有市场,而且可以说,“出身论”是“血统论”的手下败将。
比如《出身论》作者的牺牲先烈遇罗克。我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遇罗克对于革命意识形态依附的一面,我希望更深刻地揭露,这种血统论意识形态和特权阶层对民众的迫害,实际上是内在地紧密结合的。这是最早的觉悟者也难以摆脱的时代限定。遇罗克一开始觉...
1966.10.24在北京市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又点名批判谭立夫的血统论是大毒草,批判迅速腐败了的方立功是修正主义的红卫兵,比遇罗克后来的长篇大论《出身论》,时间要早,影响也大得多,使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因血统论流行受到压抑的老五届、老三届学生和社会青年,获得空前解放感。 文选内的红色司令部第4号首长陈伯达在天...
这个<ok不提交>总说遇罗克吃到了他父亲高工资的红利,但他父亲并不是资本家而是工程师,这个工资和旧社会也没有关系,这根本不是什么“因为不好的出身而获得有利的经济地位”。192元工资的说法,我未见到,即使有此事,也是国家所发,谈不上罪大恶极,更不能证明遇罗克有原罪。同时,他忽视遇罗克成年以来在农场、...
1966年12月,遇罗克贴出了《出身论》的大字报和传单。按常理来说,遇罗克的《出身论》符合陈伯达的说法,也是对“联动”红卫兵的一种抵制。但是,遇罗克的《出身论》并不是中央文革“体制内”的产物,而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产物。所以,遇罗克的命运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1967年4月,中央文革戚本禹讲话,宣布《出身论...
遇罗克在文章中批判了“血统论”,他认为:“无论什么出身的青年,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政治待遇”。对当时 “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 进行了分析。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1967年4月,中央文革小组认为,《出身论》是大毒草,是反动的。遇罗克没有屈服,他五次上书申辩。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但...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遇罗克贴出了《出身论》的大字报和传单。按常理来说,遇罗克的《出身论》符合陈伯达的说法,也是对“联动”红卫兵的一种抵制。但是,遇罗克的《出身论》并不是中央文革“体制内”的产物,而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产物。所以,遇罗克的命运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九六七年四月,中央文革戚本禹讲话,宣布...
遇罗克(1942年——1970年3月5日),北京人,父亲是水利工程师,曾留日学习,回国后从事工商业。1957年父母均被打成“右派”,因此他高中毕业后不被准许进入大学。1966年7月写作《出身论》,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在1967年1月18日《中学文革报》第1期上刊载,在社会...
该文章在几十年前很有名,名气之大让其作者“遇罗克”吃了枪子,因为他遇到的对手是当时名气更大的“血统论”。 所谓“血统论”,其实就一副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 哪一种理论是正确的?我认为,要因地制宜。
我觉得,在当时那种形势下,遇罗克的《出身论》如果传出他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圈子,那早就被揪出来,谩骂批判不说,他本人的性命恐怕都难保,但遇罗文书中对此一字未提。 我的印象中,是在66年12月或67年1月看到《出身论》的。我那时在北京,收集各种中央首长讲话(为了了解斗争大方向),每一两天就寄回红野,好像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