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抓住蝉鸣的特点来写,突出其“高难饱”“恨费声”的遭遇和处境,同时以蝉的彻夜悲鸣反衬树的碧绿无情。后四句由蝉及己,想到自己官职低微,漂泊不定,田园荒芜,举家清贫,真是感慨良多。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慨,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也...
蝉 虞世南〔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简析】《蝉》是一首五言绝句,为诗人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这首咏...
《风蝉》唐·贾岛 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评析:这首写了蝉在风中持续鸣叫的情景,体现了蝉对于夏日的坚守和生命力的顽强。贾岛用蝉鸣象征离乡人的孤独和寂寞,与自然环境的喧嚣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土的思念。...
《蝉夜》- 孟浩然 夜静蝉声鸣,清幽如仙音。月明星稀时,蝉鸣更动人。思绪随风转,心境如明镜。愿得此夜长,蝉鸣伴我眠。《蝉鸣秋意》- 贾岛 秋蝉声渐稀,叶落知秋意。薄翼随风舞,哀鸣诉别离。曾鸣夏日长,今夕却凄清。岁月如流水,一去无痕迹。《蝉鸣思》- 刘禹锡 蝉鸣声声急,思绪随风起。往事如烟散,...
蝉,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叫声凄惨,可用来表现凄楚哀婉之情。因其生活习性,可用来表现高洁自喻。一.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蝉叫声凄惨,诗人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或寄托家国覆亡之恨,或表达诗人哀痛之情。如:《蝉》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 ...
一,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着触须饮着清清的露水,长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树中传出来。栖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这是唐代诗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托物(蝉)寓意的小诗,颇为后人所称赞。诗人虞世南以蝉喻君子,表面上写蝉的...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2.《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3.《闻蝉》唐·来鹏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4.《宿山寺闻蝉作》...
古诗文网>>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
十首关于蝉的古诗词 1.《蝉》 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在狱咏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