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蝉》唐·贾岛 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评析:这首写了蝉在风中持续鸣叫的情景,体现了蝉对于夏日的坚守和生命力的顽强。贾岛用蝉鸣象征离乡人的孤独和寂寞,与自然环境的喧嚣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土的思念。...
蝉 虞世南〔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简析】《蝉》是一首五言绝句,为诗人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这首咏...
1.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有“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深秋时节,悲切的蝉叫声已响绝,只有成行的大雁啼叫声响彻云霄。 2.李商隐的《蝉》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君”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蝉人的动作,诗人对蝉说,希望“君”能给他提醒,说他也和你一样清高。 3.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五,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停愁人又送愁。六,风蝉 唐,贾岛 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译文:夏蝉在风中朝夕不停地鸣叫,隐藏在绿叶之中,发出阵阵清脆的声音。故乡的客人们全部都...
古人认为蝉居住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间烟火,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高洁的象征。因此,蝉往往被赋予隐士般孤傲、脱俗的高风逸韵。 蝉,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叫声凄惨,可用来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一起来欣赏15首描写蝉的古诗词,让人感受别样韵味。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唐-于武陵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唐-刘禹锡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此岁...
第10名 唐朝卢仝的《新蝉》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这首诗写蝉鸣悠扬,不受外界影响,自然鸣叫于林间。此诗托物言志,借蝉鸣不绝寓意人高贵品格不改,“物、情、志”自然融为一体,富有诗意。第9名 唐朝卢照邻的《含风蝉》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独有危冠意,还将衰鬓同。卢...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秋蝉 唐 骆宾王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3、秋日闻蝉 明 吴鼎芳 蝉声呜咽处,时序变衰中。玉镜妆初冷,冰弦调已...
古诗文网>>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