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精选」《虞美人·春花秋月》南唐·李煜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七夕)之夜,在住所命歌姬作乐,唱他新作的这首词,由于声音太大,传到外面,被宋太宗赵光义听到。勃然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的 《虞美人》全文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以春花秋月起笔,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身处小楼,昨夜东风吹来,不禁回首故国,但不堪承受那份痛苦。想起故国的雕栏玉砌或许依然存在,...
千古词帝李煜 皇帝版“反面教材”是也 那年的登基 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外 迎娶南唐第一女神周娥皇 李煜的“包办婚姻”超梦幻 热恋小周后 那些年李煜狂写爱情词“自爆隐私” 昏招频出又逢中计 李煜的军事才能相当一言难尽 被迫成了新皇俘虏 李煜的北上生活抑郁寡欢 ...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也指故都。 雕栏: 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
李煜这首《虞美人》,向推名篇。沈雄认为后主词“当以此阕为最”(《古今词话·词辨》上卷),谭献则“以神品目之”(《词辨》卷二),当代受众更是公认《虞美人》为李煜词第一代表作。词写落魄帝王怀念故国之愁情。起二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由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引发故国美好岁月里看花赏月的...
公元937年的七夕,这位天之骄子降生于南唐帝王之家。据记载,李煜的面相“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在古代,这都是“天赋异禀”的特征。所以,尽管李煜醉心经籍、不问政事,但还是遭到了兄长的猜忌。但是命运就是这么偏爱李煜。这位注定有着帝王之缘的诗人,即使没有去争去抢,皇位还是落到了他的身上。二十四岁时...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译文】 春花年年开,秋月夜夜圆,这种时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过去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
而是采用以物写人的方法,含蓄地表达出无尽的思念,可谓技法高妙!相比较而言,李煜的名篇描述了一位亡国君主的内心悲愁,读之令人感到震撼,更具有警示意味。纳兰的作品没有宏大的时代背景,描述的只是小我的精神世界,不过由于技法高超,也值得大家称赞。朋友们,请说说您的观点,到底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