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1 剪掉菌根部,加20-30克盐浸泡清水15分钟,杀死细菌和小虫子;2 1、用流水反复清洗,直至看不见砂子、泥等杂物; 2、沥干水分; 3、清洗嫩姜,切片备用;3 锅烧热,先不放油,中火,菌、生姜煸3-5分钟,挥发水分;倒入菜籽油,加10克盐,一直慢熬,期间不断用铲推动,防止糊底,过程大约20分钟;4...
最经典的当然是蕈油面,面条用苏式的细面,汤是简单的红汤,点睛之笔在于面条上的几块菌菇和漂浮在红汤之上的金黄透亮的油花。菌菇的味道像鹅肝,没有菌菇的怪味,只有鲜美和厚实的肉感。 除了蕈油面,蕈油炖蛋也是一绝。在鸡蛋液中加入蕈油,蒸熟后香气扑鼻,鲜味十足。还有清炒松树蕈,简单翻炒几下,加入一勺蕈油...
蕈油其实就是菌菇油啦,用菜籽油慢慢熬出来的,菌菇的香气全都融进了油里,想想就流口水。 过油的菌菇口感超级爽口,简直就是鲜美的代名词。 云南和江浙地区的小伙伴应该对蕈油不陌生,特别是常熟蕈油面,那可是出了名的美味。💪蕈油的营养价值 蕈油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哦!它继承了菌菇的高不饱和脂肪酸、膳食...
取新鲜松蕈加菜油、酱油熬之,称为蕈油,香气扑鼻,鲜美异味,人称素中之王,乃不可多得的调料,可藏数月之久。寺院里,僧厨都熬制蕈油,盛在罐子里,作为待客的上品。至于寻常人家,也从市上买来松花蕈熬油,炒菜漉面,妙不可言。夏传曾《随园食单补证》说:“以鲜菌或入香油,或入酱油,均可。光福、木渎人优为...
熬制松树蕈油的用料 蕈4斤菜籽油3斤 葱姜花椒适量盐、生抽适量 步骤1 蕈剔根,大的剪开。 步骤2 洗净后盐水浸泡一会儿。 步骤3 沸水里绰一遍。 步骤4 倒出沥干。 步骤5 菜籽油加热至冒青烟,离火自然降温。 步骤6 取部分温油入锅,加葱姜花椒爆香。
蕈(xùn)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但是这个价格是真的贵,一斤基本上要到100倒150之间,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不存在人工养殖,所以价格昂贵。因为要上山一点一点手工摘采。 正宗的产自虞山的松树蕈,是一种附生在松树根部的野生食用菌类。
肚子饿了,和尚们便煮一碗面条,倾一勺蕈油,这一碗素汤素面,可馋煞餐松啖柏的仙人,更令闻香而至的乡民垂涎三尺。蕈油面的名头,就是这样传遍常熟城,传遍整个江南的。常熟兴福寺蕈油面贵是贵了点,一碗要45块钱,但是要吃上真正的虞山松蕈,那可不容易,是要缘分的。(张文平)
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虞山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称赞道...
在虞山脚下的兴福寺,有一碗蕈油面,它代表了常熟“本味”美食的精髓。🌿 蕈油面的“蕈”字 蕈油面的“蕈”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普通话中读作xùn(音同“迅”),但在常熟,人们通常读作chen(音同“陈”),仔细听,又有点像zhen(音同“真”)。🌳...
苏州木读尧峰山、常熟虞山之麓松林中所产蕈味最佳。其色褐、里肉洁白、爽、嫩、香、鲜。制成蕈油,既是佐酒妙品,其油又可用于拌食面条及各类凉菜,极为鲜美。可久存,故可作馈赠亲友的佳品。 【原料】 嫩塘蕈(净)500 克,菜油 250 克,酱油 5 克,精盐 10 克,白糖 15 克,姜片 5 克。 松蕈 【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