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有了后世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家为"誉满杏林"、"杏林圣手"之说。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董奉便成了医学界的"杏林始祖",以此颂扬他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唐诗如李白的"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杜甫的"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等,都以"种杏"代指董奉"杏林春暖"的善举。三、董奉的传奇故...
【释义】 后以此典咏仙事; 或用以咏杏。 【典形】 董奉杏林、董杏、虎卖杏、仙人爱杏、杏林、种杏。 【示例】 〔董奉杏林〕 唐·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董杏〕 唐·顾云《题致仕武宾客嵩山归隐诗序》:“王桃植砌,董杏栽坛。” 〔虎卖杏〕 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
比如,唐朝的谢景先以医技闻名,他在董奉杏林故地建立草堂,为百姓治病。明朝的郭东曾效仿董奉,在自己所居住的山脚下,种杏千余株成杏林。苏州名医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物品多拿去接济贫民。元朝的严子成,在书画家赵孟睢危时将他治愈,赵孟钬意画《杏林图》相赠。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怀念、景仰董奉...
“杏林”是传统中医的代名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国人对它并不陌生。但真正知道杏林的来历,并且知道出典与福州的长乐有关的人其实并不多。 杏林的始祖是董奉。他是1800 多年前的汉末三国时代的名医,出生在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就是现在福建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村后有一座大山,山上还有“汉董奉炼丹处”的古迹...
比如,唐朝的谢景先以医技闻名,他在董奉杏林故地建立草堂,为百姓治病。 明朝的郭东曾效仿董奉,在自己所居住的山脚下,种杏千余株成杏林。 苏州名医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物品多拿去接济贫民。 元朝的严子成,在书画家赵孟頫病危时将他治愈,...
董仙杏林董奉山居庐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于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草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 。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 ”君异以其所得粮谷...
杏林始祖: 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三国志·士燮传》 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
董奉(约公元220—280年),字君异,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后人尊称其为“杏林始祖”。(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在“建安三神医”中,相对于“医神”华佗和“医圣”张仲景,董奉被称为“医仙”。关于他的史料不多,却充满传奇色彩。
董奉杏林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董奉的人,他可厉害了,是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董奉住在一座山脚下,来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不管病人的病有多奇怪、多严重,董奉总能想出办法治好他们。而且,董奉给穷人看病,都不收钱。 有一次,来了一个小朋友,他一直咳嗽,爸爸妈妈怎么哄都不好,可着急了。董奉笑着摸摸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