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每年将以杏换得的粮食,全都用来救济穷苦百姓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一年内就散发出去两万多斛粮食。从此,董奉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杏林春暖”也誉满天下。董奉山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这位“杏林始祖”的缅怀,故乡长乐的百姓将...
董奉年轻时,曾是家乡侯官县(当时长乐隶属侯官)一名县衙小吏,后行医四海,遍涉名山大川,晚年归隐豫章(今江西)庐山,为百姓治病。《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限文字中,有个与董奉相关的著名典故“杏林春暖”。晋·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百家讲坛]董奉杏林春暖的故事 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41124 传世书信中的千面宋人 6 穿越生死线的范仲淹 《百家讲坛》 20241123 传世书信中的千面宋人 5 仁宗皇帝的理财师 《百家讲坛》 20241122 传世书信中的千面宋人 4 状元郎那个忙碌的夏天 ...
后来,古代医生以“杏林中人”为荣,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 历代不少诗人将这个典故写进诗里。李白写诗“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杜甫写诗“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都是赞扬董奉善举。 千百年来,长乐人对董奉的纪念从未断绝。为发扬董奉的大爱精神,纪念这位令家乡人引...
董奉杏林春暖的故事 董奉是三国时东吴的一位少年。 这年,他春游来到了庐山。正待领略庐山风光的当儿,忽觉头昏目眩、浑身颤抖——原来,他发病了。 他晕倒在一棵杏树下。很快,迷迷糊糊睡着了。 朦朦胧胧,他觉得有人在喂他喝汤。他缓缓睁开双眼,只见一群十多个素衣少女。正在上上下下为他忙碌着。 “你们是谁?
|杏林春暖 “杏林”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界的代称,正是出自董奉。据晋代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为人看病不收钱物,只要病愈者种杏回报,渐成漫山杏林。董奉又把卖杏果得来的钱换成大米...
(二)杏林春暖我国古代用“杏林”来称颂良医,这里面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三国时候,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名叫董奉。他对病人十分体贴,穷苦乡亲们前来看病,他不仅看得仔细,而
董奉丨杏林春暖,医者仁心 杏林春暖 医者仁心 “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从这句名言我们知道成为医生的首要标准就是医德高尚。三国时期的医者董奉,以医德高尚而闻名于世,“杏林春暖”这一典故也是出自于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董奉居庐山杏林春暖● 董奉(约公元160-250),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侯官(今福建长乐)人,东汉名医,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个性化邮票:石刻——建安三神医 那时候,董奉家住在长乐西南方汇云山下一个名叫董墘村的小山村里,村里人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贫苦的生活使董奉从小就很懂事...
董奉杏林春暖的故事 董奉是三国时东吴的一位少年。 这年,他春游来到了庐山。正待领略庐山风光的当儿,忽觉头昏目眩、浑身颤抖——原来,他发病了。 他晕倒在一棵杏树下。很快,迷迷糊糊睡着了。 朦朦胧胧,他觉得有人在喂他喝汤。他缓缓睁开双眼,只见一群十多个素衣少女。正在上上下下为他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