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点的意思是落脚处。也指目的和目的地。本源含义即落脚之处。故引申为(临时)住处,位置。出自一九四五年的七大: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有时我们在写文章时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表达我们的意思,也可以说我们写文章的落脚是什么。 所以落角点有时指我们要达到的位置,有时也可以用于我们写文章要表...
重访革命圣地延安:既是落脚点又是出发点 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落户“陕北”,到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一直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吴堡县东渡黄河,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近13年时间统称为“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如此评价:“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
平山县的军事地位,为中共中央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便利的指挥所。平山县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悠久的老区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员在平山县活跃。在上世纪30年代,更是涌现出一批党员,并建立了平山县各级党组织。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平山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游击...
当年,从报纸得到信息的中央红军,决定到陕北去。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就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落脚点,来之不易。红军长征时,陕北是个“红色岛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带领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如火如荼,陕甘根据地得到有效巩固。浓烈的革命氛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旧址 1935年10月,“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中央红军在“屈指行程二万”之后抵达陕北,率先为这部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划下了一个休止符。毛泽东曾说: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落脚陕北使中国革命重新建起了大本营,随即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嘹亮号角。然而,到陕北落脚并非...
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经苦难与辉煌、充满光荣与梦想。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
也因此导致中央和陕北红军失联了整整两年。而也正是因为知道了陕北还有刘志丹在,中央在甘肃境内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先到中苏边境建立根据地的方针,而是把长征落脚点定在了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了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和红25军会师,由此中国革命开启了另一个新的开始。
长征途中,毛泽东等领导在哈达铺的报纸上得知陕甘地区有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红军以及相当大的根据地的消息,这无疑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在榜罗镇政治局会议上正式决定到陕北去,把陕甘根据地作为长征的最终落脚点。10月中旬,中共中央率领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到达...
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坚持与时俱进D.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陕北被毛泽东称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然而当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中旬到达陕北之后,仍旧面临着来自内外两方面严峻的生存压力。中共中央通过三方面的努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一是果断纠正根据地肃反扩大化问题,挽救了革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