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原本是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但这里说菩提原本就不是具体的树。意味着不能将菩提这种智慧的象征具象化、物质化。“菩提” 在佛教语境中有觉悟、智慧的意思。通常,菩提树被视为圣树,因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然而这句诗说“菩提本无树”,意思是真正的觉悟、智慧,不是像人们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所说的“菩提树”,尤为提一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炼悟道的,六祖惠能也是在菩提树下削发受戒的。在《金刚经》里,“菩提”为“觉悟”、“觉解”的意思,为此,菩提树一度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有“大彻大悟”的象征。...
【解析】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所谓无相,应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它。所谓无念,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以之为心念。所谓无住,乃是人的本性,任何心念都不可能停留静...
身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它主要体现了佛家的理念:人的本心本来是清净的,只要...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就是针对神秀所作,意在表达,佛家是讲究空无,为何一定要认定身体是悟道工具,心是明镜,防止尘埃,其实这是刻意追求,实则自己终究不是"菩提""明镜"罢了。2、"空"之境,方为顿悟 其实这首诗还是不够全,也就不能很好理解他的思想,原文如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 相传,禅宗第五祖弘忍年岁已高,想把衣钵传给弟子,便让大家作偈来考查对教义的禅悟。他的上首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当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挑水劈柴的小僧惠能...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故选B。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六祖慧能大师所作的《六祖坛经》中的一段,其意如下:"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和智慧,代表着修行者的目标。"树"则象征着世俗的执着和烦恼。因此,"菩提本无树"意味着真正的觉悟是没有执着和烦恼的。"明镜"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