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作品评价 佩弦先生的《背影...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1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
首先,作者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却更见风致了”重点描绘了荷塘的各样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奏着的名曲”以荷塘为背景,重点描写了月色的层次变化。②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写景物的形状、色彩、数量...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 背景其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已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在北伐大革命大好局面被葬送,黑暗代替了光明。 心情作者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并受到社会主义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目睹这种混乱黑暗局面,中国的前途渺茫难测,个人的理想前途渺茫,心情十分苦闷。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投身...
2《荷塘月色》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
1927年7月 创作散文《荷塘月色》 总结: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就是朱自清在那个动荡年代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既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读懂了这篇文章,就能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也能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本文...
1927年7月,朱自清正在清华大学教书,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虽然不是无动于衷,借《荷塘月色》来向世人诉说自己的情怀。寄托了向往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统治黑暗并抒发作者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
《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二月。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一面教书,一面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对大革命失败后严酷白色恐怖的血污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然而又终不能闭目塞听,因此思想上总存有许多矛盾的苦闷。他的这篇著名散文主要是写月夜下荷塘的幽美景象的,其中也反映出他矛盾苦闷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