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东施效颦③耳濡目染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群星- 荀子《劝学》 2017-09-19 11:01:2209:10215 所属专辑: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诗还是歌?是歌还是诗! 声音简介 古风、诗、歌!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诗还是歌?是歌还是诗!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默默的羽毛 220289188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荀子的《劝学篇》是关于学习的名篇,文中反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态度和 方法 ,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使自己超越前人,以成赫赫之功。书中的“锲而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以及演化而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文句,已成为后代人们的座...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 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 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动身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这种朴实的唯物...
如《荀子·劝学》阐述人应如何学习的问题中,分别用驽马、螾等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学习、做事要锲而不舍。 《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荀子译注(精编本)》1个成长要点: 《荀子》吸取百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学说范围很广,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荀子·劝学》 5.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
——《荀子·劝学》 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