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后王定义是取法于后王,荀子提出的为政的重要原则,参考资料包括《王制》、《荀子·非相》。《王制》:“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非相》:“圣王有百,吾孰法焉?……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而“法后王”则见于《荀子·儒效...
荀子之“法先王”与“法后王”,一方面要捍卫儒家王道礼治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又注重将之融入现实政治,以强化其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先王”是先秦儒家典籍中常出现的重要概念,《论语》《孟子》《荀子》等皆有所见。“所谓‘先王’一词,不仅是政治上的盛世,伦理上的模范,而且是立论的出发点,推理的大前提,更...
“法先王”与“法后王”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中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了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治国理念。“法先王”意指以古代贤明君主的道德标准和治理之道为准则。这种观点认为,古代圣王如尧、舜等,他们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规范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典范。孔子、孟子都推崇这种理念,将“仁...
荀子主张法后王所谓的“法后王”,译成现代文就是“效法后来的王”,与之相对的提法是“法先王”,意思是效法古代的王.有必要补充介绍一下“先王”和“后王”的所指.先王,字面意思是先前的王,古代的王,(这里的古代,是比荀子更古的古代,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古代.),实际上是指西周以前的贤明君主,...
在通常的看法中,孟子重“法先王”,荀子重“法后王”,先撇开孟子不论,至少在荀子那里,他既“法先王”,也“法后王”。所以荀子一方面说: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非相》),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强国》) “百王之无变,足...
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标准为规范.推崇尧舜之道.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法后王就是以后世君王的做法为规范,比较讲究实际,不泥古.荀子虽然也使儒家代表人物,但它具有一定的法家思想.在这一点上,比孔孟进步. 分析总结。 法后王就是以后世君王的做法为规范比较讲究实际不泥古结果...
荀子主张“法后王”,其意并非谓先王之道不足法,而是说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有司的怠忽等,先王所创之制会有所息、有所绝、有所褫,而无以法之。但后王之制乃是由先王之制因革损益而来,与先王之道一脉相承,因此,“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所以他又说:“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
“法后王”是一个由荀子提出的历史思想观念。一、荀子的主张“法后王”主张以当时的君王为标准,进行效仿和学习。荀子认为,古今的礼乐制度都是代代相传的,当前之王(即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实际上就是古代圣王之迹。因此,他主张在众多圣王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和效法距离当世更近的后王。二、...
看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