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回国后,英千里协助父亲筹办辅仁大学,并自1927年起担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秘书长,长达二十年之久。 他还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期间,英千里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与辅仁大学的爱国者共同组织“炎武学社”(后改名为华北文教协会),宣传抗日思想,掩护和护送优秀青年前往抗日后方。 1945...
【1969年10月8日】50年前的今天,英达的爷爷,马英九的老师,创建辅仁大学的英千里逝世 (英千里过60大寿) 1900年11月11日,英千里出生在上海,祖籍北京,是满族人。父亲英敛之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了《大公报》,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这是我国发行时...
潜入北平的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带来最新指示和补助款,英千里将指示和分配款项名单藏于家中《华裔学志》书中,夫人将钱缝在棉被里。几天后,协会一位同志落入敌人陷阱,日伪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英千里。 英千里被捕入狱后,被提到特务科受审,敌人想从他嘴里问出沈兼士的下落。主审人上村喜濑用流利的汉语提醒英千里如果不...
1948年底,英千里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通知,他匆匆忙忙地赶往东单临时机场,随同胡适和其他人员一同登机,这次飞行的目的地是台湾。据英若诚的回忆,当时正值和谈进行中,全家人都满怀希望,以为几个月内他就能返家。英千里本人也是如此乐观,临行时仅携带了一个公事包,谁曾想,这次离别竟成了他与...
英千里与父母骑马照 英千里与义女韩拱辰在台湾辅仁大学 1910年,英千里与父母合影 英千里(1900~1969),北京人,教育家,辅仁大学校长。他的常喜乐精神令人敬佩。他说过:“一个心情常愉快、面部常微笑的人,就像一只蜜蜂,给人制造香甜的蜜汁,使人生活愉快舒畅,到处受人欢迎;而性情忧郁、愁眉苦脸、发牢骚、爱...
1900年,英千里诞生于北平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英敛之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主教领袖以及辅仁大学的创办人。年仅12岁时,英千里便远赴欧洲求学,待学成归国后,他顺理成章地接管了父亲的事业,成为辅仁大学的秘书长兼西洋语言文学系主任,全面承担起学校的教务工作。
英千里(1900-1969)辅仁大学原校长英千里(1900~1969)常说:“博爱大众就是牺牲自己、服务他人,时时事事,先人后己,使他人从我获得真安慰和真益处。”1941年11月底,由于叛徒告密,日本人已经获悉沈兼士和英千里是北平地下抗日组织华北文教协会的领袖。同志们都劝他们早日转移。“文协”另外两位领导是张怀、董洗凡...
1924年,英千里回国,协助父亲筹办辅仁大学。从此,他投身教育事业,一生致力于学术、教育。由于从小受到恩师雷鸣远神父的熏陶,他不但博学,性格也很宽厚仁慈。(英敛之、淑仲和儿子英千里,1910年在北京)(英千里在台湾大学)(1966年,英千里的代表证)他十几岁在比利时读书时,常受一些顽劣同学的欺凌、侮辱,在忍...
英千里和其他民国名门世家的子女不太一样,他回到中国之后,选择了一种清苦的教书生活。英千里的教书生涯,一教就是长达20余年。他在辅仁大学,先后担任了辅仁大学秘书长、西洋语文系主任、教授等职。在辅仁大学期间,英千里不仅仅是教英语,而且他还开设了文艺复兴亚里士多德浪漫派诗人的相关课程。由于英千里授课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