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作品原文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
袁枚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袁枚的《苔》二首虽以同一题材入手,却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第一首诗通过对苔藓生命力的赞颂,激励人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第二首诗则通过青苔与红叶的对话,揭示了生物间的差异与生命的多样性。这两首诗都是袁枚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他对自然与生命深刻感悟的结晶。
其一: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花开微小似米,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
一起读一读袁枚的两首《苔》,感受诗人心中解读的青苔。苔(其一)【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但是我的青春一直都在,苔藓的花很小很小,像米粒一般,但它也是花朵,也学着像牡丹一般盛开。苔藓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生长,本身是没...
(2)第一首苔即使生长在阴暗之处,也依然开放花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现出苔藓的自信乐观之情。 第二首“各有心情在”突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向,“随渠爱暖凉”凸显出每个人对于不同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价值,写出内心的感慨,无论是怎样的,都应该得到旁人的尊重和认同。“...
《苔》两首与才子袁枚即便如此诗人却觉得它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和坚持无梦想不青春诗人就想告诉人们苔的青春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那些上层人士和天才而存在的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样可以展示出真正的自我 《苔》两首与才子袁枚 前不久借助中央电视台的一期栏目火了袁枚的一首小诗《苔》,大家可能都...
第一首中,“白日不到处”,苔虽然白天出照不到太阳,“青春恰自来”,但它依然保有青春的精神,自信,执着,坚强。“如米小”“学牡丹开”虽然苔花极小,但它依然学牡丹一样,极力绽放自己,展现自己的美,一点也不因为照不到阳光而气馁,也不因为小而羞惭。第二首中的苔“随渠爱暖凉”,适用环境,安然自适,红叶爱...
材料一:《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对苔藓这种小小的隐花植物作了传神的描述:苔藓生长于阴暗潮湿、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并未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