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 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 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
提起《六国论》,如今通常指的是苏洵写的那一篇,一方面是因为中学教科书的选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篇文章确实写得还算不错,有一些现实意义。但在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写《六国论》是一桩美谈,被士林称赞。当然,这个“称赞”并不是说他们文章写得多好,只是“互相吹捧”而已。实际上,苏轼、苏辙...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
大家都知道“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可还是有很多人把他们的关系混淆!这里说明一下:苏洵是父亲,苏轼是兄,苏辙是弟。苏洵写过一篇《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的《六国论》,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可你知道苏轼和苏辙也写过《六国论》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子三人...
(选自苏洵《六国论》,有删改)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史记》记载诸侯王的传记。“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窃怪(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天下之诸侯,以(凭借)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士兵,军队),发愤西向(向西攻打),以攻山西(崤山西边)千里(方圆千里)之秦,而(却)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
六国论(苏洵、苏轼、苏辙版)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
解析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结果一 题目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所写六国论的写作手法 答案 《六国论...
最近与学生一起学习苏洵的《六国论》。这篇文章是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也算是一篇传统篇目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文,我们又接触了苏轼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在大体了解了苏氏父子三人的同材异构文章后,就有好学勤思的学生问了:父子三人的观点如此不同,那么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呢?苏氏父子都是宋代...
第1页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原文、赏析及译文(翻译)苏洵《六国论》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