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佛教用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有时要从事物表面说,有时要从道理上去领会。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芥子须弥 微尘三千 芥子须弥的出处 佛家说的芥子是什么意思...
芥子须弥的意思是一个佛教用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有时要从事物表面说,有时要从道理上去领会。用法字数:4字 出处《祖堂集·归宗和尚》:"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
【成语】:芥子须弥 【拼音】:jiè zǐ xū mí 【简拼】:jzxm 【解释】:芥子:芥菜子;须弥: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大山。佛家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比喻小中也有大。 【出处】:《祖堂集•归宗和尚》:“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 ...
须弥,即须弥山,为佛家宇宙论中一小世界的中心,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最庞大的事物,故后来用以比喻极为巨大。佛经中常有“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的说法。前者不难理解,以须弥之大纳芥子之小,自然不成问题;而后者就不好理解了,极小的芥子怎能容纳极大的须弥山呢?岂不是有违常识吗?唐宝历年间,江州...
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唐代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三教论衡·问僧》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
身如芥子, 心藏须弥 [ shēn rú jiè zǐ ,xīn cáng xū mí ]【出自】:《祖堂集·归宗和尚》:“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词意】:意思是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比喻小中也有大。0...
袁克文在《丁卯日记》记:初十日 用林屋集佛经、庄子语“芥子须弥,尘埃野马”为芥尘书八尺联帖,亦即本幅 从上述摘录的《丁卯日记》可以看出,步林屋与钱芥尘到访袁克文寓所的频率不可为不高,三人之交堪称莫逆。在四月初十,三人聚还这天,步林屋以佛经、庄子语集八字,继而由袁克文于八尺宣纸上为钱芥尘...
“纳须弥于芥子”,是佛陀讲法的时候用的一个比喻,很多人以为这是为了说明佛菩萨的神通广大,但其实,这句话有着更加深奥的法义。须弥,就是指须弥山。古印度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的四周有四大洲,分别称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和北俱卢洲。《西游记》中,孙悟空出生的花果山就...
1 意思是巨大的须弥山含有许多微小的芥子,同时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旨在表达这个世界,大与小是相对的,得与失也是如此,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得中有失,失中也会有得。正如历史上一句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人生中,需要看淡名利,懂得放下,自然心量也会更广阔,心中的世界也会更...
“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呼现大千世界”,也正是这个道理,须弥山(冈次波仁)本身很大。其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约40里),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偌大的一座山居然可以放进芥子之中而无所增减!芥子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稀奇?容纳虚空法界。三千大千世界尽入芥子中。 而人在哪里生存本身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