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人的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就是“自诚明,谓之性”或者“尊德性”;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张扬,就是“自明诚,谓之教”或者“道问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反馈 收藏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出自哪本教育论著( )A.《学记》B.《中庸》C.《大学》D.《论语》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出自哪本教育论著?( ) A. 《学记》 B. 《中庸》 C. 《大学》 D. 《论语》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涉及知识点:中国教育史 反馈 收藏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出自《中庸》,是儒家经典之语,意为:“由内心之真诚而达至明理,此之谓天性;由明理而返归内心之真诚,此之谓教化。” 自诚明谓之性:这句话强调人天赋之性本自真诚,由真诚而自然明晓事理,这是天性的表现,无需外求。 自明诚谓之教:这句话则表示人初不明理,必待学习而后知。
百度试题 题目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相关知识点: 解析 C.《中庸》 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题目“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自( )。A.《论语》B.《中庸》C.《孟子》D.《春秋》 相关知识点: 解析 B 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哪部著作中记载了“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A. 《论语》 B. 《孟子》 C. 《大学》 D. 《中庸》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D 反馈 收藏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强调“诚”与“中庸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论依据。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于人性与教育关系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之间的内在...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周·子思《中庸 · 第二十一章》#中庸##人间阅读# 【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每天读一首古诗词超话 û收藏 7 ...
百度试题 题目“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出自《中庸》 相关知识点: 解析 正确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