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厚”、“薄”,指的是( ) A. 对身形单薄的人民要给他更多粮食 B. 想要佃农多交佃租 C. 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D. 土地贫瘠的,要多施肥;过于肥沃的,要努力耕作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选自《礼记·大学》)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①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品读: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 “八目”的根本。纵览“四书五经” ,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 “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
【题目】2修身为本原文再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①,壹是②皆以修身为本③。其本乱而末④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⑥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古词释义①庶人:指平民百姓。②壹是:都是。③本:根本。④末:枝末、枝节。⑤厚:重视。⑥薄:轻视。⑦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厚”、“薄”,指的是()A.对身形单薄的人民要给他更多粮食B.想要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选自《礼记·大学》) 答案 解析: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运用了顶真的修辞,“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如果能意识到这点,断句也就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