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小]体 自噬[小]体(autophagosome)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学名词。定义 前自噬体逐渐延伸,将待降解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等完全包裹所形成的结构。用于降解被包裹的底物,参与维持细胞在正常状态或者饥饿等刺激条件下的稳态。出处 《生物物理学名词》 (第二版)。
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而被损伤的细胞器,或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而形成双层膜围成的结构,叫做自噬小体。自噬小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中的物质被溶酶体酶降解。真核生物细胞在营养缺乏时,可通过自噬作用获得营养,抵抗饥饿,同时自噬活动也参与生物体的发...
靶向自噬小体的成熟阶段的药物设计策略,包括针对介导融合的因子开发抑制剂或活化剂,针对自噬和溶酶体相关基因转录调控开发(如TFEB途径的调控剂),以及改变溶酶体活性的亲溶酶体药物开发(见表1)。 表1. 调控自噬小体成熟的治疗策略 未来展望 自噬小体的正常成熟是实现自噬溶酶体降解功能的前提,是自噬过程的关键阶...
细胞在饥饿情况下会诱导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小体也就是细胞内的“垃圾袋”的形成。该信号通路中包括FIP200复合体与膜相关的Atg蛋白等参与其中发挥作用。自噬小体被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多种已有的膜结构【3】,然后经历自噬小体的扩大、货物包裹进入自噬小体以及与溶酶体的融合最终将货物进行降解。自噬研究的一个关键...
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的过程需要多个膜动力学调节因子的协同作用,包括可溶性N -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拴系蛋白(Tethers)和小RAB GTP酶,以及自噬小体和内体/溶酶体的相互转运。 融合过程主要由两种SNARE复合物介导,自噬小体膜上的STX17、SNAP29和晚期内体/溶酶体上的VAMP8,以及...
自噬是细胞质质量控制和细胞代谢的基本生物学过程,在癌症、感染、代谢疾病、衰老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有参与【1,2】,但自噬小体的形成生物学过程仍然未被完全揭开。细胞在饥饿情况下会诱导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小体也就是细胞内的“垃圾袋”的形成。该信号通路中包括FIP200复合体与膜相关的Atg蛋白等参与其中发挥作...
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调节机制 自噬小体与晚期内体/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主要由可溶性N -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拴系蛋白(如HOPS)、小RAB GTP酶以及转录因子TFEB和TFE3调节。 SNARE蛋白对于溶酶体与自噬小体的有效融合是必需的。上期文章中提到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主要由两种SNARE复合物介导,自...
自噬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发生的,涉及到连续的膜重塑过程。在诱导过程中,自噬开始于胞质中双膜囊的启动和成核。双膜囊也被称为隔离膜(噬菌体)。然后,隔离膜经历膨胀以包围cargos。它进一步膨胀和关闭,形成双膜自噬小体。接着,一旦自噬小体完全闭合,它就会与晚期内涵体/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内涵体(amphisome)/...
自噬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是蛋白复合物与膜的整合从而形成自噬小体并促进自噬小体的扩展,为了全面揭开这一问题的答案,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Vojo Deretic研究组发文题为Mammalian hybrid pre-autophagosomal structure HyPAS generates autophagosomes,发现了哺乳动物细胞中自噬小体形成初始阶段混合预自噬小体结构H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