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里,胡适的故事代代相传,他担任校长时搞的教育改革,对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影响超级大。现在,学者们开始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胡适的书籍和文章,而他留下的笔记、日记和信件,都成了研究民国时期学术的重要材料。胡适的那句“大胆猜想,仔细验证”的研究理念,到现在还被学术界当成宝贝,他的这种讲究实际的学问态度,...
胡适是北京大学历任校长中的第24任。他从1946年9月20日正式接任北大校长,一直到1948年12月15日卸任,在任期间为北大的院系建设、经费筹措以及学术环境的营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胡适也并非是一个贪图钱财利益的人,相反,从前期跟陈独秀一起的时候可以看出,胡适是可以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两肋插刀的人。二、远赴美国胡适为何会远赴美国?胡适是亲资本主义,所以他当时跟随了蒋介石,当时胡适远赴美国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胡适亲资本主义,当时中国依然被解放了,蒋介石都已经退到...
胡适在当北大校长期间让几名北大的教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论》等课程,也设立了这类课程的考试;另外还让北大的图书馆提供了马、恩、列、斯的著作供师生们借阅。
他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曾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许多人带来了思想启蒙。他还曾担任过北大的校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培育了许多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一生获得了36个博士学位,是民国时期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学者。他就是胡适,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有些人崇拜他的学识,...
这里的他们指中共,从这只言片语中便可以看出,胡适对大陆以及中共是毫无留恋。胡适在辞任北大校长后便搭乘蒋介石的专机飞往了南京。在南京,胡适与蒋介石进行了一番交谈,最终答应了蒋介石前往美国,替他当一个政治说客,寻求美国的支持。可惜,此时大陆局势已定,国民党已无转圜之力,美国并不愿意做亏本买卖。胡适在...
曾任北大校长的胡适,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拒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被盛赞:“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 1 出身 1891年,安徽省绩溪县,胡适出生在的一个官宦家。父亲老来得子,所以对胡适宠爱有加。
胡适(1946.9-1948.12担任北大校长)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
胡适任过北京大学校长。胡适26岁任北大校长。1946年7月胡适在美国学习后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但是以他当时的地位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人,不应该如此顺利的进入了北大,他能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蔡元培。当时胡适在外国学习时,在新津新青年这个报上发表了一篇...
本文为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