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都是有胃黏膜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出现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常提示胃粘膜存在胃炎、萎缩,甚至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会进展为癌前病变,应加以重视,具体原因及可能如下: 1、生理状态下,血清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由胃底腺、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胃...
胃蛋白酶原1偏低、2偏低,比值正常,可能是饮食不合理、萎缩性胃炎等原因导致的。 1、饮食不合理:若是饮食不合理,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影响胃蛋白酶原1和2的分泌,从而导致胃蛋白酶原1偏低2偏低,比值正常的情况出现,适当的调整饮食,情况就会缓解。 2、萎缩性胃炎:若是患有萎缩性胃炎,就会导致胃黏膜的...
胃蛋白酶原1和2度偏低是怎么回事 胃蛋白酶原1和2度偏低可能与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胃部手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萎缩会导致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减少,从而使胃蛋白酶原1和2的水平降低。胃黏膜萎缩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随着...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引起胃蛋白酶原1偏低,从而导致胃蛋白酶原1和2的比值下降。建议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反复受损后出现固有腺体的萎缩,胃腺分泌功能下降,引起胃蛋白酶原1和2的比值...
2、饮食不当: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维生素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胃蛋白酶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属于不严重的情况。可以多吃牛奶、鸡蛋,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食物,缓解症状。 3、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可能对胃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胃蛋白酶水平偏低,通常并不严重。可以通过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的方法改善症状。
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可能是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原因引起。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胃部黏膜通常会有一定损伤,此时胃部秘酸腺细胞分泌功能相对减低,便会出现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的情况。胃溃疡患者的胃部泌酸腺细胞分泌功能在长期胃酸的刺激下,通常也会有所下降,因此也会导致...
胃蛋白酶原II范围是0-20ng/ml,所以并不存在胃蛋白酶原II偏低的说法。而当表现出胃蛋白酶原I偏低时,有可能提示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腺体萎缩。临床上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是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其比值表现出降低时,多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者胃癌。其比值下降越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灶也就越大。
胃蛋白酶原1和2都偏低 胃蛋白酶原1和2都偏低通常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情况导致,建议患者到医院检查治疗。 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熬夜不注意作息,导致身体内分泌出现紊乱情况,会引起胃蛋白酶原1和2度出现偏低情况,需要注意规律睡眠,适当运动可以调理。
胃蛋白酶原1偏低2偏低 医生回答: 消化道蛋白酶原1和2均较低,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胃炎引起,可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然后再服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等;第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可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等药物治疗,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