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1和2度偏低可能与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胃部手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萎缩会导致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减少,从而使胃蛋白酶原1和2的水平降低。胃黏膜萎缩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随着年龄的增加,胃黏膜会逐渐发生退行性...
胃蛋白酶属于一种消化性蛋白酶,胃蛋白酶1和2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如果是年龄增长、饮食不当、不良的生活方式、药物刺激、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的,通常不严重。如果是胃切除术,或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自身免疫性胃炎、克罗恩病等原因导致,通常比较严重。 一、不严重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
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可能是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原因引起。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胃部黏膜通常会有一定损伤,此时胃部秘酸腺细胞分泌功能相对减低,便会出现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的情况。胃溃疡患者的胃部泌酸腺细胞分泌功能在长期胃酸的刺激下,通常也会有所下降,因此也会导致...
胃蛋白酶原II范围是0-20ng/ml,所以并不存在胃蛋白酶原II偏低的说法。而当表现出胃蛋白酶原I偏低时,有可能提示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腺体萎缩。临床上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是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其比值表现出降低时,多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者胃癌。其比值下降越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灶也就越大。
胃蛋白酶原2的正常数值为0-15ng/ml,所以胃蛋白酶原1和2的比值偏低通常是胃蛋白酶原1偏低导致的,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对症处理。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引起胃蛋白酶原1偏低,从而导致胃蛋白酶原1和2的比值下降。建议遵...
胃蛋白酶原1和2都偏低通常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情况导致,建议患者到医院检查治疗。 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熬夜不注意作息,导致身体内分泌出现紊乱情况,会引起胃蛋白酶原1和2度出现偏低情况,需要注意规律睡眠,适当运动可以调理。 2、饮食因素:经常吃一些辛辣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导致胃酸分泌较多,引...
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考虑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黏膜疾病导致。 胃蛋白酶是属于消化性的一种蛋白酶,主要由胃里面的胃黏膜主细胞分泌出来。 引起胃蛋白酶原偏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胃部的疾病引起,胃蛋白酶原主要能测胃酸细胞分泌胃酸的能力。如发现胃酸分泌逐渐的增加,胃蛋白酶原也会出现增加的现象。 胃酸分泌...
胃蛋白酶原1和2度偏低可能提示胃部功能异常或胃黏膜受损。胃蛋白酶原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前体酶,主要...
胃蛋白酶原1主要是胃底的泌酸腺细胞主细胞及粘液颈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2除胃底腺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的细胞也可分泌。胃蛋白酶原1和2偏低说明胃部秘酸腺细胞分泌功能减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粘膜疾病导致的,单纯看胃蛋白酶原1和或胃蛋白酶原2高低没有临床意义,需看胃蛋白酶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