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促进了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的形成,并维持其生物学功能的正常,同时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是重塑肠道菌群的重要调控手段。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保护肠上皮功能完整、抑制肠道炎症微环境形成、重塑宿主免疫功能,进而抑制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是微生物群与宿...
该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某些细菌属,如Fusobacterium和Peptostreptococcus,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丰度明显增高,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微生物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
总而言之,肠道菌群以及其代谢产物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结肠癌症的进展情况。不过,肠道菌群的改变究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目前尚不能定论。在结直肠癌诊断方面,临床有望采用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为生物标志物,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指纹”,或用做预测癌症预后的标志物。在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已有研...
左半结肠的黏液是双层,外面是与右侧相似的流动黏液,里面是相对固定的黏液,内外层的菌群也不同。 这些菌群能够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多肽、聚糖等,可以抑制免疫炎性的发生,这是正常情况下的菌群。疾病的发生是环境和内在基因两方面的表现,环境方面,肠道菌群起到很大作用。CRC的发生需要多种基因参与,阶段不同,主导信号通...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围内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在50岁以下的个体中其患病率正逐步攀升。CRC作为肠道上皮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突变的累积和免疫反应的失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达90%的疾病风险是由饮食等环境因素所致,这与近些年来提出CRC相关“致癌菌群”的文献报道相一致...
从健康的肠道到长腺瘤,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引起肠道炎症、DNA损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和胆汁酸代谢异常等问题,一步步推动结直肠癌的发生。 图:结直肠癌进程中肠道细菌的变化 Torres-Maravilla,E.et al.,Microorganisms2021 ...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潜在的致病菌和代谢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不同地域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低不一,西方化人群发病率普遍较高...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就像是给癌细胞的产生打开了一扇门。癌细胞是非常狡猾的,一旦有了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就会开始不断地分裂、繁殖。 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里,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患者的肠道里,一些原本应该数量较少的细菌变得很多,而一些有益菌却少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IF=31.373)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肠道菌群能够介导宿主尿素循环代谢途径,与宿主形成免疫-微生物代谢轴,进而调节宿主免疫代谢与功能,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干预结直肠腺瘤-腺癌...
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 虽然在小鼠体内显示肠道菌群调节有预防肠癌发生,但动物试验与人体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二项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益生菌和益生无在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与益生元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但对预防肠癌的复发并没有见到阳性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