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弱化,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严重破坏,兼性厌氧肠杆菌科的扩张及专性厌氧菌减少,不能提供有益于宿主的功能,最终破坏宿主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诱发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肠道多样化的菌群有助降低抗药性细菌发炎的风险。要维持丰富多样的菌群,应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酸奶可能...
这些技术的进步帮助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具体关系。 2006年: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启动,标志着对人类微生物群系系统性研究的开始,为理解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结直肠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工具。 2...
不过,肠道菌群的改变究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目前尚不能定论。在结直肠癌诊断方面,临床有望采用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为生物标志物,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指纹”,或用做预测癌症预后的标志物。在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开始尝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以改善结直肠癌治疗和患者预后,预测患者在免疫疗法...
细菌微环境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部分结肠癌患者,尤其是右半结肠患者可能可以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免疫代谢产物抑制剂等免疫治疗中获益。左右半结肠癌分子表型差异可能与其致病菌不同有关。 菌群失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治疗中,右半结肠可能更易从各自免疫治疗中获益。肠道益生菌与免疫治疗可能存在协同效应。
从健康的肠道到长腺瘤,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引起肠道炎症、DNA损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和胆汁酸代谢异常等问题,一步步推动结直肠癌的发生。 图:结直肠癌进程中肠道细菌的变化 Torres-Maravilla,E.et al.,Microorganisms2021 ...
关于结直肠癌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已有几种细菌(包括具核梭杆菌、pks+大肠杆菌和ETBF等)和一些肠道菌群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和基因毒性物质等)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较明确,且作用机制也被广泛研究。不过,由于缺乏大型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肠道菌群的改变究竟是结直肠癌发...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围内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尤其是在50岁以下的个体中其患病率正逐步攀升。CRC作为肠道上皮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突变的累积和免疫反应的失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达90%的疾病风险是由饮食等环境因素所致,这与近些年来提出CRC相关“致癌菌群”的文献报道相一致...
结直肠癌的发生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有的,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就像是给癌细胞的产生打开了一扇门。癌细胞是非常狡猾的,一旦有了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就会开始不断地分裂、繁殖。 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里,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患者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IF=31.373)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肠道菌群能够介导宿主尿素循环代谢途径,与宿主形成免疫-微生物代谢轴,进而调节宿主免疫代谢与功能,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干预结直肠腺瘤-腺癌...
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是平衡的,如果失衡了,可能会促进肠道慢性炎症,或产生致癌物,从而形成肿瘤,肿瘤从一般的肠道息肉、慢性炎症、到腺瘤、癌症。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抗肿瘤应答反应。于是,对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直肠癌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目前研究肠道菌群的致癌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