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记者,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与其说,这是肖鸣锵的职业骄傲,不如说,这更应该成为所有新闻工作者永远不变的坚守。
萧华清的女儿肖鸣锵,原重庆日报社高级记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参与编辑《重庆市志·报业志》《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志》等。成都解放后,她作为地下党,参加了解放军入城部队与四川地下党举行的会师大会,有她签名的“会师旗 - 母城记忆于2024
在肖鸣锵写的《历史见证人——访国际知名人士爱泼斯坦》一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爱泼斯坦对重庆的特殊感情,还了解了他回忆中的与其一道工作的外国记者的情况及躲避日军轰炸、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常态。 肖鸣锵笔下还有很多人物:普通的修炉工、修脚工、挑粪工、女民警、女大副,老作家巴金、韦君宜、马识途及剧作家、音乐...
重报艺文志·口述 | 94岁女报人肖鸣锵:我以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感到无上光荣 - 新重庆-重庆日报于2024030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229.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2月5日,在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重庆日报家属院,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萧华清的家属肖鸣锵、崔健母女,将珍藏多年的10件革命文物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标志着这些见证萧华清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的实物,正式从“家庭记忆”转化为“城市记忆”。 2月5日,肖鸣锵家中,肖鸣锵捐赠的文物清单和证书等。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 ...
上个世纪50、70年代,袁明阮同志曾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后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后调四川省任职,是四川省出版工作者的最高领导,今年高寿90。重庆市老一些...
迎接抗战文艺的春天——忆1985年重庆“雾季艺术节” 摘要 人生在世,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往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最值得追忆的便是采访1985年重庆“雾季艺术节”。 著录项
肖鸣锵就是于1930年萧华清流亡于上海时所生。“当时,我们家住在上海法租界内。我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愤懑地讲述外国殖民者欺辱中国人的事,留下了很深的屈辱的印痕。”肖鸣锵说。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华清于1938年1月经西安回到成都,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各种革命活动。肖鸣锵也就随父到成都,先后就读于成都协进中学(...
肖鸣锵,中共地下党员、重庆日报社高级记者、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29日晩21点02分去世,享年94岁!再读《重庆日报》今年刊发的《94岁女报人肖鸣锵:以笔述史的精彩人生》一文,向人民的优秀记者肖鸣锵同志致敬,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采访肖鸣锵(曾用名:萧鸣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