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占春,男,1957年1月出生于河南柘城。1982年初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学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著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话语和回忆之乡》,《叙事美学》等。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9年12月,荣获“2018年...
耿占春,文学批评家。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诗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叙事虚构》《失去象征的世界》《沙上的卜辞》等。另有思想 随笔和诗歌写作。现为河南大学教授,大理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特聘教授。第三届昌耀诗歌奖·耿占春授奖词 耿占春长期致力于探究中国新诗里诸如道德与美学、回忆...
耿占春:现在确实如你说的,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批评家所写的文章,对作品的肯定有些是多余的,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时代人际环境的因素。另一种,就是批评家力图向读者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而有一些可能比较差的东西,他就不一定去写评论,所以就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批评家所从事的工作,赞扬赞赏多于批评。其...
耿占春 主讲人(简介) 耿占春,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诗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叙事美学》《失去象征的世界》《沙上的卜辞》等。 ...
耿占春:没想到广旭还记得课堂上的这个举例式表达。这种经验意味着“物”的退场,无论照明还是取暖,直观的经验在逐渐退场,取代感觉体验的是自然物的不可见性。在前现代社会,自然元素是直观的、直逼身体感受的实体,如土、水、火、光、气之类,对早期人类思想的生发来说,都是启迪性的元素,对今天的诗歌写作来说,仍然...
2020 - 耿占春 -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并没有那阵风,那个手指——读林东林的《巨响》 2019 - 耿占春, 纳兰 - 《诗探索》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文学观念的演变及其实践: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之路 2019 - 耿占春,贺照田,敬文东,...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4月11日下午,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我校当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耿占春走进“科传大讲堂”,为学生讲了一场走心又暖心的文学经典讲座。这是“书香校园 当代春暖”当代文学主...
耿占春:是啊,不需要个人申报的荣誉总是令人愉悦的,哪怕来自一个朋友、一个读者的认可都让人喜悦,何况这是来自一批优秀诗人和批评家的认可呢。但不得不承认,不知为何,快乐的能力也在丧失。草堂诗歌奖已是近年来国内一个重要奖项,它与成都国际诗歌周一道,成为了这个有着无限活力的城市的文化名片。可以说,...
耿占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诗学研究、叙事学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研究。著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话语和回忆之乡》《叙事美学》《退藏于密》《失去象征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