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阿与阿而系一人,为凤氏之先,然设部不始于阿而,疑阿而初为易龙部族酋长,兼并邻近部落后成为罗婺部大酋”我们查寻史书可知,罗婺部是从南下的氐羌族群和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汉、晋时期相继被称为“昆明诸种”、“僰”、“滇”、“叟”等的部族的后裔,南北朝以后逐渐分化出来,开始叫做“乌蛮”和“爨”,...
罗婺,作为彝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武定和禄劝地区。这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这片土地上的世居土著。在数千年前,罗婺彝族在这片土地上披毡裸足,手持弓弩,领着猎犬,穿梭于深山密林之中。他们以狩猎、放牧和零星种植为生,在野性的歌声和舞蹈中陶醉。到了南诏后期,罗婺部逐渐强大,成为“三十七蛮部”之首。...
📜 彝族罗婺部是一个曾在祖国西南叱咤风云的部落。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而为罗婺部长,统一各部,建立封建领主政权,曾“雄冠乌蛮三十七部”之首。宋代大理国时期,彝族罗婺部凤氏家选址三台山修筑古城,成为大本营。凤家古城最终毁于明朝年间。🌍 凤家古城不仅是彝族罗婺部的历史见证...
宋淳熙年间,大理段氏举土酋阿而为罗婺部酋,子孙相继袭其职,地位日益显赫,“雄冠三十七蛮部”,公元1255年,忽必烈南征云南,阿而曾孙矣格率部归顺,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1271年后,元朝改罗婺部为北路土官总管、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授武德将军,辖区扩大到贵州普安。至元7年,罗婺...
罗婺部在联合其他三十六蛮部推翻杨氏政权中,立下汗马功劳,声望愈高。 公元12世纪,大理国段兴智举阿而为罗婺部长,“以乌蛮阿历并吞(和曲州)诸蛮聚落三十余处,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隶罗婺部”,成为了云南“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并曾一度“雄冠三十七部”。 公元13世纪,忽必烈平云南,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罗婺...
历史地名> 罗婺部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七十二里云龙。辖境约当今云南武定、禄劝二县地。《元史·地理志》 武定路: “至段氏使乌蛮阿?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共甸, 又筑城名曰易龙。其裔孙法瓦浸盛,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 元改武定路。
学者张方玉编著的《寻觅千年罗婺》,第三章节作者从镌刻在悬崖峭壁上的碑文石刻中,阐述了凤氏先祖罗婺部的鼎盛时期曾雄冠三十七部,一度钳制全滇,是稳定云南的重要势力。第四章节作者着重强调了女土官知府在凤氏土司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女性土司的出现,与该地区土司制度的...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滇中北一带的彝族罗婺部毕摩,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依然沿袭着古朴而独特的毕摩服饰,成为彝族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也是研究彝族罗婺部原始宗教最直观和重要的资料。 罗婺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原始宗教信仰,其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
打开App 323粉丝 1600关注 0点赞 关注 罗婺部作品合集小视频 暂无视频内容 打开 西瓜视频,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抖音扫码下载
彝族罗婺部凤(那)氏土司的联姻对象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隋唐时期,罗婺部落逐渐兴起,成了地方统治者,为“三十七蛮部”之一。明朝是罗婺部落凤氏土司最兴旺的时期,也是由兴盛走向没落的时代。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又由于史料的缺失,为后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