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是由Hopkins首先提出的方法,它集合了高通量数据整合、数据库检索、数据挖掘、靶点预测、以及模拟实验室等多种研究手段,从系统的角度展现中药成分靶点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网络药理学能够整体地分析中药复方“多成分”的作用机制,也能独立呈现某种特定疾病相关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其系...
1.2 网络药理学 1.2.1 核心药物潜在靶点获取 结合中药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复方专利核心药物,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 http: //tcmspw.com/tcmsp.php) 获得核心药物所含活性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
🌿 网络药理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基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在结构、功效等方面的相似性,并考虑到机体内靶标分子和生物效应分子的多种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构建药物-药物、药物-靶标等网络,来预测药物的功效以及特定功效对应的药物。🔍 对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网络药理学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药处方四逆汤(SND)对脓毒症患者具有缓解炎症、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状态的作用。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SND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首先通过WGCNA分析发现CX3CR1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关键基因。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SND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O数...
1. 网络药理学方法的应用: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地探究了半夏泻心汤(BXD)的复杂成分与结直肠癌(CRC)治疗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BXD的多成分、多靶点治疗潜力。 2. PI3K/AKT/mTOR信号轴的靶向作用:研究中识别出BXD主要通过影响PI3K/AKT/mTOR信号轴来发挥抗CRC效果,这一发现为针对该信号通路的...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在本文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建荣教授分享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对肾脏作用的研究思路。 网络药理学的定义 网络药理学这个概念最早是2007年由Andrew L Hopkins提出。这项研究建立在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计算机虚拟计算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基础上,围绕生物学...
🔍网络药理学,这个听起来有点高深的名词,其实并不难懂。它就像是一个在线预测工具,帮助我们找到中药复方的潜在靶点和通路。📚我们以一篇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的一区SCI文章为例,来看看它是如何操作的。这篇文章研究了肾康注射液(SKI)在糖尿病肾病(DKD)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通过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中,第一步就是获取复方中药活性小分子及其对应靶点,常规做法是在TCMSP搜索相关中药,再根据(OB>30,DL>0.18)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分子,再获取对应的小分子靶点。这里记录下使用网络爬虫的方法一步获取这些信息。 如某中药复方包含以下中药成份,首先需要在TCMSP中确定可以检索到对应的成份,记录其...
在网络药理学领域,两篇最新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首先,第一篇文章引入了“成分群协同”的理念,👥 通过深入分析成分群的协同作用和生物过程网络,并采用RWR算法来量化成分群对偏头痛相关生物过程的影响。📊 这种方法不仅关注成分与靶点的关系,还尝试将多个成分群与疾病生物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揭...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