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CT成像也称仿真结肠镜,不能有效地检出≤5 mm的息肉,且有辐射,在CRC筛查中的作用尚存争议,不做推荐。循环血液甲基化Septin9 DNA检测、粪便PKM2蛋白及菌群标志物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采样简便、风险较小等特点,有望成为新型CRC筛查检测的靶点,但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成本昂贵、实际应用便捷性欠佳等因素,仍...
对家系成员的遗传风险现在不明,但有研究支持对一级亲属进行早期筛查,一般在40岁左右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先证者没有CRC,可以和先证者同年龄段开始肠镜检查,如果先证者有CRC,则一级亲属提前10年开始肠镜检查,每5年1次,一级亲属一旦发现有锯齿型息肉或多个息肉,则按照SPS患者进行检测。
1)临床筛查:常用筛查标准包括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诊断标准I、II等。对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现状,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组于2003年提出中国人Lynch综合征家系标准,家系中至少有2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CRC患者,其中至少2例为一级亲属关系,并符合以下任一条...
文|陈根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直结肠癌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直结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相当于每10个新病例中就有1人是...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窥镜筛查。而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窥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
“初诊分期晚,肿瘤的负荷大”我国CRC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CRC在我国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且由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并不理想,约有83%的CRC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丧失手术机会。曹学武教授表示,CRC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获得诊断时的分期和肿瘤负荷。如果在早期获得诊断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是完...
2019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肯定了CTC检测在CRC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以及疗效预测的临床意义,并且在时效方面优于影像学检查,在特异性方面优于血清CEA。2021年,为规范CTC检测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发布了《循环肿瘤细胞...
目前,CRC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粪便的检测和结肠镜检查。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但对于检测进展期腺瘤和早期CRC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需要大量饮水,检查有穿孔风险,这些因素限制了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规模筛查的首要手段。因此,仍然迫切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非...
结直肠癌(CRC)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根据2019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于男性肿瘤第4位,女性肿瘤第3位,平均每1.5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更是肠癌的高发人群,但我国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发病年龄从平均60岁降至40岁,且诊断时多...
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 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的推荐,CRC的早期筛查手段主要包括: 1、粪便潜血试验(FOBT) FOBT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也是我国临床上最被广泛使用的CRC无创筛查手段。Zhang等[2]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BT)筛查减少了59%的CRC死亡率,与结肠镜效果接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