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2、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3、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4、青霭:山中...
终南山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诗三百首,写山,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王维《终南山》诗词赏析 🌵|译文:终南山高得好像换着了天庭,山峦绵延不绝又好像要与海相连。 在山中前行,缭绕的云雾被路分向了两边。回头望去,刚刚分开的白云又在身后弥漫着合拢,藏起了所有的景物。云尽,山岚又起,似平触手可及,到了眼前又四散如烟,倏忽不见。 终南山的中央主峰把东西隔开,当阳光普照群山,...
王维的终南山诗词 《终南山》 [ 唐 ] 王维 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创作背景】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0 0 发表评论 发表 ...
王维的《山居秋暝》,便是一首“诗中有画”的佳作。《山居秋暝》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辋川别业时。空山新雨、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林浣女,以及荷下渔船,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词句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馀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
1.《终南山》王维 古诗,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王维 古诗。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王维 古诗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王维 古诗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王维 ...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描绘终南山的诗歌。下面是每句诗的解释: 1. 太乙近天都:“太乙”是指终南山的主峰,意为这里离长安城很近,几乎可以接触到天空; 2. 连山接海隅:形容终南山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直延伸到大海边; 3. 白云回望合:诗人回头望去,只见一片白云汇聚在一起; 4. 青霭入看无:走近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