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HCC 患者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比其他肿瘤患者更快,这表明存在 HCC 特有的耐药机制。阐明索拉非尼在 HCC 中诱导的负反馈机制对于制定延长索拉非尼疗效的策略至关重要。索拉非尼诱导 TRIB3 表达促进治疗耐药和转移 02 为了确定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时导致继发性耐药的遗传决定因素,研究人员...
系统性地揭示了HCC细胞内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3)通过介导甘油三酯(TAG)合成,促进HCC索拉非尼耐药的分子机制,并且发现阻断GPAT3活性可克服HCC索拉非尼获得性耐药,具有较好的临床
耐药机制包括代谢重编程,上皮-间充质转化,PI3K / AKT和JAK / STAT通路失调和索拉非尼抑制血管生成的结果引起的低氧诱导反应。重要的是,据报道索拉非尼直接靶向电子转运链(ETC)络合物,从而导致了ROS的产生。索拉非尼的疗效和耐药性仍然难以捉摸,...
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揭示了肝细胞癌(HCC)中索拉非尼耐药的关键机制,发现TRIB3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研究指出,索拉非尼诱导的活性氧-内质网应激轴触发TRIB3表达,通过NF-κB依赖的方式上调CXCR1/2配体,促进肿瘤内中性粒细胞的积累。这些中性粒细胞通过抑制M-STAT3通路增强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导致索拉非尼从抗血管生成治疗...
机制解剖显示,上调的UBQLN1以非泛素化方式诱导PGC1β降解,以减弱索拉非尼治疗后索拉非尼耐药细胞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ROS产生。此外,临床研究进一步表明,具有较高UBQLN1水平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较差。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涉及索拉非尼耐药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ROS稳态,这可能为H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梁霄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IF=13 493)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外泌体circRNA介导肝癌索拉非尼耐药性细胞间传播的新机制
肝癌中索拉非尼的耐药机制
筛选并聚焦于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分子miR-552,进而通过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探究该miRNA分子对肝肿瘤起始细胞扩增和自我更新中的作用及其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预警作用,研究团队首次发现miR-552分子促进了肝肿瘤起始细胞的扩增和自我更新,并进一步介导了肝癌的恶性及治疗耐药,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患者潜在治疗靶标及索拉非尼治疗...
·752·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13Jun;29(6):752—5 网络出版时间:2013—5—2814:44 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34.1086.R.20130528.1444.004.html 原发性肝细胞癌对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云,程吻,李爱民 (南方医科大学1.第一临床医学院、2.肝脏肿瘤病区,广东广州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