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讴,是广东珠三角地区曲艺说唱之一,是由冯询、招子庸等人在木鱼歌、南音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以广州方言咏唱。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是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带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它是由冯询、招子庸等人在木鱼、南音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以广州方言咏唱。粤讴可以清唱,也可以合乐,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在《<粤讴>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文中提到,招子庸《粤讴》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是其艺术语言的魅力——通俗、生动、明了,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文化色彩,明白如话、雅俗共赏,才得以流行万邦。 事实上,在横沙村招氏后人看来,招子庸不仅是横沙村的骄傲,他还是岭南文化的骄傲。横沙...
本书分招子庸:《粤讴》(清朝粤讴),《新粤讴》(民国粤讴)和《诸家论粤讴》三部分。对每一首粤讴都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评释,大大方便了读者阅读与理解。本书还附有彩色高清插图,非常美观。 作者简介· ··· 陈寂:近现代岭南诗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撰有《枕秋阁诗文集》等著作。 陈方:...
招子庸之大雅,正在于不避俗 横沙村的招氏老人告诉笔者,粤讴多由女子弹唱,月下飞觞,水上闻曲,成为珠水儿女感怀身世的“解心曲”。粤讴的一大特色是转腔,曲调听来简单,实则复杂,演唱起来对气息与情韵要求极高,粤讴比南音更容易失传。 招子庸是用粤方言作《粤讴》的文学家,就算是不懂粤语的人,听粤讴吟唱,也会为...
《越讴》(《粤讴》)内页书影。招子庸为粤讴的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惜如今已经难以找到他的画像。 清道光八年广州澄天阁刊印的招子庸《越讴》封面。 今广州秉政街上的张买父子雕像 张买是个“世家子”。 据说,他是广东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名将——西汉...
招子庸,字铭山,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历任知县,颇有政绩。他能文善画,粤讴为他所始创。原书有《别意》一篇,因与《还花债》文字大同小异,故本书补录,计共收粤讴九十七题,凡一百二十一首。陈寂先生一一为作评注。 丛书信息· ··· 广东地方...
清朝人招子庸在道光元年(1821年)辑《粤讴》一书,收录这类歌曲,于是这些歌亦被称为粤讴;粤越同音,所以又叫越讴。《南海县志》招子庸传记曰:“虽巴人下里之曲,亦饶有情韵”,又话词中“粤东方言别字亦得所改正,不若诘屈聱牙。一时平康北里,谱入声歌”。
粤讴是粤语地区过去两百多年一度流行的说唱形式,也被誉为“粤语情歌”。南海横沙乡(今金沙街横沙村)招子庸在道光年间编撰的《粤讴》一书,是最早、最系统并完善保存、收录粤讴这一广东民间曲艺的书籍。 日前,粤讴被列为白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如今已鲜有人熟知其唱法的粤讴而言,无疑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甚大...
招子庸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独特成就,他搜集民间俚句,整理成《粤讴》,这本作品因其粤语韵律和地方特色,深受百姓喜爱,成为民间俗文学的重要代表。招子庸的官场生涯中,他先后担任临朐知县和潍县知县,因智勇擒贼而得“赵子龙”之名。但他以无为而治的治政理念,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学和书画之中。不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