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和回返性抑制两类。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后,又通过该纤维发出的侧支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兴奋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另一神 经元,这类抑制即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其生理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尤其是功能上相拮抗的中枢)的活动相互配合,使...
分类及意义: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侧枝性抑制是指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来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通过这种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回返性抑制是指当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
突触后抑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这种抑制是指当一条感觉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相互协...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的过程是传入神经纤维进入中枢后,通过其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另一神经元。其意义在于使互相拮抗的两个中枢的活动协调。回返性抑制的过程是一个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经其轴突返回来...
突触后抑制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又称...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简答题】请述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递的特征。 答案:(1)单向传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2)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指在CNS内,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出现抑制效应,故称突触后抑制(又称为超极化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又称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指传入神经的传入冲动在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时,通过其...
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包括:(1)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除了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还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 (2)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
37 2023-12 3 简述胆碱受体的分类分布部位及生理效应 25 2023-12 4 简述什么是胆减能神经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 18 2023-12 5 兴奋性突出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原理 36 2023-12 6 201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 21
1316 抑制、症状与焦虑 by:苏溪Ss 3061 产后如何正确减肥 by:清荷谈养生 2222 如何心想而后事成——如何实现目标 by:幸福管理师逻辑贝叶斯 4.8万 分手后如何挽回感情 by:恋爱婚姻情感课堂 342 秋分之后,如何养生 by:创业学院陆瑶 199 管理95后系列之:如何与95后相处 by:少年知禾FM 7077 《付后坚--如何讲好OPP...
[主观题] 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 暂无答案更多“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何谓突触后抑制?试述其发生机制、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枢抑制分类, 突触后抑制分类, 何谓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各有何生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