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及意义: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侧枝性抑制是指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来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通过这种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回返性抑制是指当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和回返性抑制两类。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后,又通过该纤维发出的侧支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兴奋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另一神 经元,这类抑制即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其生理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尤其是功能上相拮抗的中枢)的活动相互配合,使...
突触后抑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这种抑制是指当一条感觉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相互协...
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 37 2023-12 3 简述胆碱受体的分类分布部位及生理效应 25 2023-12 4 简述什么是胆减能神经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 18 2023-12 5 兴奋性突出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原理 36 2023-12 6 201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
[主观题] 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 暂无答案更多“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何谓突触后抑制?试述其发生机制、类型及其生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枢抑制分类, 突触后抑制分类, 何谓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各有何生理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
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指在CNS内,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出现抑制效应,故称突触后抑制(又称为超极化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又称交互抑制(reciprocal...
简述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突触后抑制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形式。传入侧支性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回返性抑制的意义在于及时终止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或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
何谓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指在CNS内,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出现抑制效应,故称突触后抑制(又称为超极化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又称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指...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问答题 答案: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抑制,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这种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I智答
答:(1)概念: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2)分类: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类型。(3)意义:①传入侧支性抑制:其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②回返性抑制:这是一种负反馈抑制形式,它使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或使同一中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