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 kōng chéng j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ōng chéng jì ]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著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
《空城计》又名《抚琴退兵》,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该剧目在剧情上通常前接《失街亭》,后接《斩马谡》,合成《失空斩》。该剧目讲述了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失了街亭之后,司马懿带领大兵来攻打诸葛亮驻扎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兵将,只得以空城为...
[一鸣惊人]京剧《空城计》 表演:陈平 张丽 等 00:04:52 [一鸣惊人]京剧《红娘》 表演:闫晓莉 靳雪梅 李红 张益芳 00:04:05 [一鸣惊人]京剧《铡美案》 表演:李全忠 聂克长 等 00:05:07 [一鸣惊人]戏歌《梅花赋》 表演:吉安市吉水县水南镇村民 00:01:37 [一鸣惊人]吉安采茶戏《秧麦》 表演:肖金贵 晏...
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心理战术,其核心是通过营造虚假的防御状态迷惑敌人,化解危机。该策略虽未见于正史,但作为经典故事流传至今,体现了虚实结合、以弱示强的博弈智慧。以下从策略逻辑、细节关键点及历史争议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策略逻辑的构建基础 空城计本质是信息不对称的极端运用。诸葛亮在街亭...
作为顶级谋士的司马懿,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说,司马懿其实已经看透了空城计,知道诸葛亮是在虚张声势。而后续司马懿和儿子司马昭的对话,更是证明,司马懿早就看破了空城计!原文: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1. 正史中记载过诸葛亮的空城计 有的人说空城计只在小说中存在过,在正规的史书中根本不存在。这一说法并不正确,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此事:“亮意气自若……令大开四城门……”不过正史中说到的这些是从别处引用来的,引用的正是一位叫做郭冲所著的书。这位郭冲先生是晋朝人,非常崇拜诸葛先生...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32计,阐明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来自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360新知、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
空城计的故事梗概: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
司马懿退兵之后,曹丕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更加的器重他了,司马懿也慢慢的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最终,在“高平陵事变”后,司马家族推翻了曹家,建立了晋朝,天下也迎来了《三国演义》的大结局“三分归一统”。试想一下,要是没有司马懿“空城计”里的这一退,说不定三国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