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柯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认为人类所拥有的独...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下有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和服从、工具性相对主义、好孩子定向、法律与秩序定向、社会契约定向和普遍伦理原则定向。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概述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
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把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此外,他认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除成熟因素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1)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阶段①前习俗水平(0~9岁...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观点,采用两难故事法开展研究,划分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制约模型的四个原则:个体在某个时间只能处于某一个阶段;每个人都以相同的顺序经历每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更为全面,更为复杂;每个文化中都有同样的阶段。(1)习俗前道德时期(4~10岁):儿童处于外在控制的时期,...
水平II: 习俗水平 此阶段的儿童是为了赢得他人的支持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 阶段3: “好孩子”定向 认为有道德的行为就是指那些受到他人喜欢、支持或对他人有帮助的行为。此时,对个体的判断通常根据他们的意图。 阶段4: 遵守社会秩序取向 个体开始考虑普通大众的观点,即法律所反映的社会群体的意志。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也称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1)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它包括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岁)。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或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定向倾向或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或操作与关系)。 (2)习俗水平。这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