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权理论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根据排放权理论,政府确定地区总体排放量,按照行业标杆、企业历史排放等数据,企业获得合理的排放配额。在配额的限制下,部分企业改善自身经营模式,产生多余配额,部分企业由于所属行业特殊等原因,产生超额排放,由此碳市场就成为实现企业间资源合理流动的重要场所。在碳...
相较于严格限定排放量或基于碳排放额外征税等传统方法,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在有效控制排放总量的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赋予市场参与者灵活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规范的市场经济手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地达成减排目标。总体而言,碳交易的产生得益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
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对于有CO2排放需求和碳排放指标盈余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更像是桥梁,起到了资源互通、互补的作用。 二、全球碳排放权交易进展 欧盟自2005年开始根据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覆盖了欧洲经济区内电力部门、制造业和航空业约40%的碳排放。2020年,美...
碳排放配额交易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减排配额的形式将污染物排放总量量化为既定的排放目标,然后政府或监管机构根据某些法规或制度安排将总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不同的排放个体。与此同时,成立相关配额交易市场,允许个人进行自由的配额交易活动。 Woerdmanetal认为碳配额交易机制,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种利用“限额一一...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综述 热度: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典型定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热度: 相关推荐 一、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内涵 (一)排放权的涵义 从其本质来看,排放权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限量使用权。排放权交易制度以此为基础,是指政 府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或标准,随后进行排放权初始分配(界定产权),由企业在排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理论以便进行下一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为了实现对《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在控制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调节将剩余的排放量投入市场进行交易而对于那些超排的公司则可以购买额外的排放权限以免于高额的罚款。这样做看似并没有总体降低碳排放量但通过碳排放...
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传统手段是由环保部门向企业征收排污费,新兴手段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中国,比较著名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是浙江嘉兴,尽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已试点多年,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已逐渐建立,但大部分却显得非常冷清。也就是说目前在理论上甘拜下风的排污费依然占据主流,而在...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最早是由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的概念,碳排放权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某些国家或企业排放了少于或超过配额规定的二氧化碳,则可以就多出或缺少的部分进行售出或买入的行为。曾刚、万志宏(2010)认为,碳排放权本质上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限量使用权,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