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恶声论 [1](一九〇八年) 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华国将自槁于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吾未绝大冀于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
是故其声出而天下昭苏,力或伟于天物,震人间世,使之瞿然。瞿然者,向上之权舆〔7〕已。 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若其靡然合趣,万喙同鸣,鸣又不揆诸心,仅从人而发若机栝;林籁也,鸟声也,恶浊扰攘,不若此也,此其增悲,盖视寂漠且愈甚矣。而今之中国,则正一...
人类顾由防,乃在微生,自虫蛆虎豹猿狖以至今日,古性伏中,时复显露,于是有嗜杀戮侵略之事,夺土地子女玉泉以厌野心;而间恤人言,则造作诸美名以自盖,历时既久,入人者深,众遂渐不知所由来,性偕习而俱变,虽哲人硕士,染秽恶焉。如俄罗斯什赫〔37〕诸邦,夙有一切斯拉夫主义〔38〕,居高位者,抱而动定,惟不溥...
是故其声出而天下昭苏,力或伟于天物,震人间世,使之瞿然。瞿然者,向上之权舆已。 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若其靡然合趣,万喙同鸣,鸣又不揆诸心,仅从人而发若机栝;林籁也,鸟声也,恶浊扰攘,不若此也,此其增悲,盖视寂漠且愈甚矣。而今之中国,则正一寂漠境...
《破恶声论》今译 一、 “根本剥蚀,神形彷徨”,华夏之国将在其子孙的相互攻伐中自行枯槁,而举国上下听不见反对的声音,政治归于荒寂,天地如同闭合。各种蛊惑人心的言论甚嚣尘上,胆大妄为者日益猖獗,庖中投毒,砧上操刀,唯恐父母之邦不早毁灭,而举国上下听不见反对的声音,政治归于荒寂,天地如同闭合。但我并...
摘要:从形式到内容,《破恶声论》包含着一种自我的颠覆性: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文本,但文本的落脚点之一,是对民族主义思潮的批判。这个文本的自我颠覆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鲁迅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批判都不是简单的否定,毋宁说他通过这个否定表达了一种自觉。所以,这个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特殊...
破恶声论 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华国将自槁于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吾未绝大冀于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瘰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 ...
鲁迅的《破恶声论》及其现代性 乐黛云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至辛亥革命(1911)的十年间,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达数千人,其中多数倾向于反清革命。他们出版了许多书报,其中十多种杂志是先后由各省留日同乡会或以各省留日同人名义出版的,内容上也偏重报道各省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并从事科学的启蒙宣传,如《...
《破恶声论》没有提及反满问题,对于民族主义或"兽性爱国"表达了尖锐的批判,但从古文形式所蕴含的反满民族主义内容来看,它仍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民族主义文本,因为这一形式是与反满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倡导反满革命而产生的国学、小学潮流联系在一起的。国学、国粹、古文等等有双重针对性,一重是针对所谓"胡学...
破恶声论(2) 聚今人之所张主,理而察之,假名之曰类,则其为类之大较二:一曰汝其为国民,一曰汝其为世界人。前者慑以不如是则亡中国,后者慑以不如是则畔文明。寻其立意,虽都无条贯主的,而皆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如掩诸色以晦黑,假不随驸,乃即以大群为鞭箠,攻击迫拶,俾之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