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个微型原子能电池, 15×15×5毫米,只有手指盖大小,可以为医疗设备、小型无人机、个人电子设备实现50年不间断供电。这款微型化的民用核电池,尽管体积微小,却能持续输出3伏的电压和100微瓦的功率,这样的性能堪称技术的革命,创新成果将其他国家遥遥甩在了身后。研究团队...
柔性太阳电池在移动通信、车载移动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研究团队研制出可以像纸片一样弯曲,且不易断裂的高柔韧性单晶硅太阳电池。该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24日晚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科研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研制的高柔韧性单晶硅太阳...
彭练矛和张志勇团队,凭借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TPU)一举成名。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誉为未来计算技术的新希望。彭练矛和张志勇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研发出这款TPU芯片。这款芯片由3000个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组成,采用了创新的器件工艺和脉动阵列架构。这种架构能够高效执行卷积运算和矩...
我党的情报传递工作,迫切的需要电台,李强便精心挑选了几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参与研发,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在1929年11月研制出了我党史上第一部无线电台,研发的成功也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我党在情报工作上的被动局面。之后为了培养更多的电讯人才,李强又参与到了电讯培训班的培训工作中,主持并培养了大量的电讯人...
我国已研发出了第一个超漂亮的女机器人,不但皮肤白皙,身材苗条,而且功能齐全,还可以和一个真正的人说话,最关键的是,她会无条件的听从对方的命令。你想带一个回家吗?这个美女机器人叫什么名字,价格又是多少呢?它可以生育吗?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人工领域。智能送餐车、智能快递车、无人驾...
近日,该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点评:量子信息产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中美两国是该领域的头部玩家,后续量子...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忆阻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元件,是继电阻、电容、电感之后的第四种电路基本元件。它可以在断电之后...
300多年后,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的年轻学子负笈剑桥,来到牛顿曾灵感迸发的地方。在这里,他突发奇想,希望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纳米线材料,进而突破在微米尺度上实现大光谱范围色散的科学难题,解决传统光谱仪小尺寸与高性能无法兼具的挑战。他就是2023达摩院青橙奖的获得者杨宗银。12月27日,2023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正式...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2018年,一位82岁的老太太成功研制出“龙芯3号”,打破美国人的芯片堡垒,每年直接为国家省下2万亿。这位老太太名叫黄令仪,被誉为我国的“龙芯之母”,没人会想到,为了一块小小的芯片,她奋斗了足足60年。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一个美丽的村庄...
中国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组器的存算一体芯片,这标志着在存算一体化领域的重大进展。这款芯片采用了130纳米工艺,相较于传统的14纳米芯片,其能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一成就是多年研究和创新的结果,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认可。这一突破将中国置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前沿。随着一组器芯片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