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曾国藩认为的“尽性和知命的关系”。尽性,就是尽心尽力的把自己能够把握的事情去做好它,那对于那些自己把握不了的事情要坦然接受,就是知命。比如说农民种地,非常勤劳就会丰收。如果很懒惰,收成就会很差,这是人所能控制的勤劳或者懒惰,这个就叫“性”。但是在自然灾害的时候,所有庄稼都会毁掉,这是人所...
知命尽性 小钻风的学习 热衷于学习和思考汪曾祺曾言,「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 《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
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这就是尽性。 有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从之,这就是知命。 尽性,是对可知的事物近其可能去知道它。 知命,是对不可知的事物听天安排。
而“性”的意思描写的就是人本性的描述,那么,“命”就是上天对人类命运的安排。 所以,圣人与君子所要做到的就是:“仁爱对于父子,行为方式对于君臣,社会行为规范对于宾客和主人,知识对于贤能的人,圣人对于天的道路,是命运,这其中也有人的本性,但君子不称它们是命运。”这就是人的尽性。 孟子所谓的知命就是“广...
尽性知命 一 尽性,忠也。忠,尽己也——尽己全力,尽己所能,尽己所有,是谓尽性。 人尽性的标志有二:最低标志是心安,最高标志是遇见最好的自己。 人做了违纪违法违反道德的事,必不能心安。若揩了小便宜,得了不义之财,或未能按时完成任务,还能心安,且沾沾自喜者,就是良知泯灭。良知泯灭,别说尽性,简直是...
《周易》中的博大精深的智慧昭示世人:唯有“知命”,“尽性”才能了解天地变化的原则,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个人在天地,社会之中所处的分位,自我的特质与本性,唯其如此,才能在人力的极限中,去追求最大的生命空间。换言之,人在“时”,“空”的笼罩下,唯有认识客观环境,将所秉受之“德”,充分发出来,才有不愧不怍...
小世界即是自己的身体,可以带走,仅供“自己”支配。大世界指是身体以外的整个宇宙,为万物共同享有。在这两个世界里,能感知到且能影响和改变的东西叫“工具”,能感知到但不能改变东西就叫“命”。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叫做“性”。能尽性则知命,不能尽性就是不能知命。
对司马承祯的“坐忘之法”与《周易》的“尽性知命”进行比较,可知“坐忘之法”已颇具“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质,然而,司马承祯却是在不了解《周易》“尽性知命”之学的前提下而成《坐忘论》的,这是他对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说卦传》表明的孔子的生命科学原理是...
曾国藩说“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人生在世,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甚至是在微博这个世界带队炒股也好,山人是个率性的人,也在这一年做到了尽性知命。 也或者很多过程中的遗憾,锱铢必较也就没必要了。回首过去因为误会或者...
知命尽性人为什么会着急?因为以结果为导向。这个世界有两种东西:* 一种是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 一种是不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能通过努力达到的,我们要全力以赴;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的,我们就应该“认命”,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但很多急的人,认为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他就会为了结果而努力。我们常说,过程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