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佛明佛 🧘♂️ 知佛:佛是具有大觉悟、大智慧的觉醒者。明佛: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修行成就佛果。 注意:不要仅靠参拜、布施、读经、打手势等方式修行,这些不能成就佛果。二、恒愿心定 💪 恒愿:发下利益众生的宏愿并守持,恒愿力包含自然宇宙。 注意:恒愿是行动指南,重在践行,利于一切众生。三...
认知佛法,修行佛法,实践佛法……最终,就是要识破我们本有的、与佛无二无别的自性佛心。但是,学佛并不是带着高谈阔论的假清高姿态,或是本着学佛名义的之乎者也,以标榜自己是个佛教徒为傲,但往往却是连基本做人原则和道德都遗忘的表里不一。学佛,不仅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脱离轮回之苦,学佛的当下,也是需要我们从...
圆教从名字初心,便用佛知佛见修行。豪杰丈夫具一切无明烦恼,偏向冰凌剑锋上行,非冰凌剑锋不能铸无明烦恼成菩提般若故也。天降大任,必先苦、劳、拂乱,令动心忍性。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松柏不历岁寒不挺秀,孤臣孽子不厉熏不达。岂有粥饭习气,暖软形态,可坐进此道者?夫小小境缘,便成事障,因平...
http://t.cn/A6xqsOVN 修行人首先要具足佛知佛见,这是在《楞严经》里文殊菩萨的教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首先要明心见性,其后修什么法门都行。什么也不修也是一...
在释尊圆寂之际,曾讲说过一部非常关键的大乘经典,这部经就是《大般涅槃经》。在这部大经之中,释尊有过许多切要的开示,其中就含有告诫后世佛子,要闻思经义的话语。比如“由闻知诸法”、“由闻得涅槃”。佛子的修行,被称为菩提路,或涅槃道迹,由此可见...
但是,佛在临终前却说,虽然我传下来的法诸多,但是修行人如果离开这四法,就无法成就,更无法证得佛果。 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 惟。四者如法修行。——《大般涅槃经》 佛陀在即将涅槃前,宣说了这本《大般涅槃经》的内容。在经书中说道,有四种法不能离...
晚上,可于佛前默想:“今天起烦恼否”、“生恶念否?”有则改过,无则加勉。此是入极乐世界之正道。 🚫 不要好奇 念佛用功时,不可好奇,不要求佛放光、求菩萨赐梦及各种贪图玄想,否则容易起魔。当知境像是环境,若能心不随境转,自得清净。 🚫 戒绝嗜好 一切嗜好贪爱,皆应戒绝,否则根本就谈不到修行...
学佛知见观念的重要性 #禅悟人生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佛教文化,于2024年11月11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为诸天众开示修行要诀。他说,修行人若不明白一个三字真言,即使每天勤修苦练,也难以入佛知见。这三个字被后世高僧称为"修行关键"。成为佛法修持的重要指引。一日,在忉利天宫,大众云集。地藏菩萨看到许多修行人日夜精进,却总是不得要领,便开示说法。有位天人问道:"菩萨,我每日诵经礼佛,...
佛祖当年不是这样修行的,因为没有可以让他开悟的明师,那时候世间没有佛法,他修禅定、苦行,最后还是靠自己开悟了,以他的根器尚且艰难,我们不可以复制他的道路。事实上,长远的无佛之世,一般人最多修到小乘的独觉果,那也是极其极其极其稀有的。而现在呢,宛如一个过来人直接告诉我们前方的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