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七住位明心见性比较清楚的同修,要对真见道和相见道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真见道与相见道的初步概念是来自于《成唯识论.卷真见道与相见道的初步概念是来自于《成唯识论.卷九》,而其中四加行和相见道在其他经典中也有讲解,特别是相见道也涉及到《楞严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大乘四加行又涉及到...
见道,是真实的证悟。登地菩萨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突变——有执着、有漏的意识,转化为无漏、无执的智慧。内心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所有后天学到的各种因邪见而产生的执着、见解等遍计烦恼已经断除。已经明显地体会到一切法的本性法界,从此不会有任何邪见与能够导致轮回的执着和烦恼。 但因为俱生烦恼或比较细微的...
如何解释? 真见道与相见道差别 成唯识论九卷十页云: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
1、三心相见道(观非安立谛) 下品:内观己身、遣除我执之智,能断除缘内身而起的分别我执种子 (法智、法无间道我空智见分) 中品:内观己身、遣除法执之智,能断除缘内身而起的分别法执的种子 (法智、法无间道法空智见分) 上品:观内外自他,遣除我执、法执之智,能断除缘内外而起的一切分别烦恼的种子...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之阶位。又作真见道、一心见道。唯识论所立菩萨乘之见道,分为真见道、相见道。真见道复涵括由加行功德成就而生之正断烦恼根本智之无间道,及于次一念正证所显真理之解脱道,虽涉于多刹那,然非别之所作。以其同等,故称一心;又以...
真见道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p0918 更多:https://www.bmcx.com/ 成唯识论九卷八页云:一、真见道。谓卽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有义、此中二空二障、渐证渐断。以有浅深粗细异故。有义、此中二空二障,顿证顿断。由意乐力,有堪...
真见道与相见道差别 成唯识论九卷十页云: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
不过,当你从真见道阶段过渡到相见道时,语言又重新出现了。只不过这次的语言是方便法门,是为了引导众生而不得不用的手段。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中,记载了一位叫怀让的禅师。他第一次去拜访六祖,六祖问他:「你从何处而来?」怀让一时语塞。要知道,禅宗问话从来不在乎你肉身从哪儿来。六祖是在考问他:你心中的...
真见道总缘谛故,法真见道二空见分建立相见道,故相见道要以真见道为基础和前提。真见道后放得生起故。 《成唯识论》中有关真见道的开示: 见所断十(贪嗔痴慢疑+恶见五,所谓: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实俱顿断。以真见道总缘谛故。然迷谛相有总有别。 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
古语有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只有大死一番,然后才能真心显示,就好比枯木能够龙吟,髑髅能够明一样,才算是获得了枯木禅的真髓,所谓大死才能大活。从哲理上说,这里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妄心渐渐除灭,直到最后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一念不生,这是所说的量变过程。一旦待到妄心除灭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