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法性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五乘(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行人靠自力不能测量其涯底。法性深邃崇高,十地菩萨无能穷极其本际。唯佛与佛方能究尽。真如之性体与性量,虽如是莫测奇妙,然也不超出我等凡夫介尔一念之心。法性无有边际,然无边际的体性却是清净本然,含裹虚空,正如吾人每天诵念楞严偈...
真如法性,不依附六尘境界,如果打个比喻,例如,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值得一说的是,莲花也是尘境,因此才说比喻。人的真如,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例如在事中经历,并不会被事改变,这个没有被事改变的法性,是真如。法性不是秉性,例如脾气性格。脾气性格是尘境。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菩提的法性。人在受到各种...
对万法真如本性的说明..一,密宗认为,佛二转法主要讲中观般若,讲法性上的空性幻有;三转法时,主要讲如来藏光明,讲圣智境界。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但也不是全有道理。实际佛在讲法时,任何时候都是圆融的。佛初转法时,小乘人听到的就
不能成就解脱与般若智慧功德;所以这两种无明,都不是能成就清净业的法,所以说它们其实都没有清净业无始无明愚痴,以及一念无明染污法,他们本身都没有清净业可言:但是由于清净的真如法性的熏习,却会使得无明和
“法性与佛性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真如本性,只是名相的不同。”这样说我同意。但说“法性偏重于真如的客观性,而佛性偏重于觉悟 的主观能动性。”就错矣?因为无情物,如山河大地,土壤石头中,没有佛性法性存在,因为 是无情物。但这些器世间的一切又都是众生的如来藏真如所变现的。所以说真如...
指应机施教,无论擒纵、与夺,都能卷舒自如,无碍无拘。(19)一多自在门。强调师徒关系融通无碍,超越一多、大小、尊卑等对待,任运无作,自在修行。这些法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垂示、问答、随机等,结合性起、缘起之理,从宾主、真幻、一多、放收等多个角度,启发学人深入领悟真如法性,自在修行。
但是它究竟的本义,是讲我们直观真如法性,那才是直心。因为真如之所以叫做真如,是如其本来的意思。如其本来难道还有什么歪曲的地方吗?那就没有一点歪曲的地方,那就是最直最直的,没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比得上如其本来更究竟。“如其本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而求是。那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生死之谜:从幻妄中觉醒,回归真如法性 古人言:“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而,仅感痛切却无济于事,除非我们洞悉生死的缘由。❒ 生死轮回的缘由 古人认为生死大事值得深究,人生在业力的推动下于六道中轮回生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缘和合。众生由于无明,不断在轮回中受苦。须知,众生皆因业力流转,在...
若说【真如是第八识所显的无为法性】,这是在讲涅槃如来藏的真如法性,称为【无为法】。 所以平实导师说「真如是第八识所显的无为法性」,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一切法可以分成有为法及无为法。 从因缘和合而出生的法,称为有为法。指会随因缘变化而出现、会变化及消失的法,也叫缘起法。 有为法指的是由色受...
精选用户评论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4-真如法性,事理无碍,权实贯通,本是巧妙互融,平等无二,只是世人被见闻觉知遮蔽实相。般若的巧慧,能高树法幢,现神通大用,令我们日常的饮食眠觉,受用无穷。如巧匠成规矩,巧妇家业稳,巧心福慧全,巧慧诸事圆。 回复 2024-070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