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间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两个相位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相对距离。当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会突然增大,导致电压降低,从而使得两个相位之间的距离变小。距离保护就是通过检测这种距离变化,判断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 相间距离保护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接地距离保护:主要用于检测系统中的接地故障。 2.非接地...
相间距离保护主要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测量部分主要负责测量故障点到保护装置的距离,通常采用电磁式或光电式距离传感器进行测量。逻辑部分主要负责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故障是否在保护范围内,以及选择合适的保护动作方式。执行部分主要负责实现保护动作,通常采用断路器或熔断器作为执行元件。 相间距离保护的工作流程...
相间距离保护调试公式:Z12=1/[(V1/V2)2+(t1/t2)2+(l1/l2)2+(n1/n2)2+(f1/f2)2]0.5。 相间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相间距离保护,简称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保护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中检测到相间短路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区域的电源,以保护电力设备和...
保护对象不同:接地距离保护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接地故障,而相间距离保护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相间故障。 故障特性不同: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特性不同,因此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的故障检测和定位方法也有所不同。 保护范围不同:接地距离保护主要保护电力系统的接地故障,而相间距离保护主要保护电力系统的相...
一、相间距离保护概述 相间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主要保护方式之一,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相间故障。相间距离保护的原理是根据电压的相对值和相位角信息来判断故障点的方向和位置。当系统中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相间距离保护可以快速切除故障段,从而避免故障扩大,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相间距...
相间距离保护零度接线的原因 03月02日 一、相间距离保护简介 相间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保护方式,可以在发生相间短路时进行保护。相间距离保护依据线路纵向阻抗的绝对值和相角来进行距离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来进行电路的保护,常用于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出线的保护。 二、零度接线方式的优势 ...
相间距离保护满足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线路类型的距离保护要求,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 相间距离保护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故障点与保护端的距离,得出距离值,与设置的距离保护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跳闸。相间距离保护常用于电力系统的主要输电线路和支路,起到快速定位短路故...
相间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采用零度接线的原因是因为零度接线可以消除电源方向变化对于阻抗继电器判断结果的影响,避免误判。相间距离保护的防误动能力较差,常常会受到电源变化的影响,导致误解电数据,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采用零度接线可以有效消除这种误差,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具体地,相间距离保护器通常采用的是差距式原理或者比值式原理。差距式原理是指通过两个接收器的接收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差值来确定距离和故障位置;而比值式原理则是指以接收器的输出信号比值为测距基础,由于输入两个接收器的输入是互补的,所以可以消除电流、电压等与距离无关的因素,从而提高了精度...
接地距离Ⅱ段投 加速距离Ⅱ段投 重合闸 相间距离Ⅱ段 相间距离Ⅱ段投 加速距离Ⅱ段投 保护启动 接地距离Ⅲ段 接地距离Ⅲ段投 加速距离Ⅲ段投 保护启动 相间距离Ⅲ段 相间距离Ⅲ段投 加速距离Ⅲ段投 手合 接地距离 Ⅱ段 = & M21 M20 相间距离 Ⅱ段 接地距离Ⅲ段 = & 相间距离Ⅲ段 M15 M16 保护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