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所谓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目录学的意义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历代学术的盛衰。目录学通过目录的特有形式,著录各类学术典籍,是人们查找各类自己的门径,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便利。②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古代学术的演变。我国古代目录学,自刘向、刘歆到班固,历代目录书颇多沿袭,...
过去学问家对目录学极为重视。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云:“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金榜也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云:“读书不知要领,劳...
史学名家邓广铭先生曾经提出过史学研究的四把钥匙: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其中的目录学,可以帮助治学之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收集史料,按部就班地读书治学——即是一把打开古籍的钥匙。笔者总结了一些比较基础的目录学书籍,挂一漏万,供大家参考,还望留言补充哦~ 1 《四库全书总目》 [清] 纪昀、永瑢...
目录学,这个词语由“目”与“录”两部分组成。“目”通常指的是书名或篇名,“录”则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说明和编排。它是一门研究目录工作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学问,涉及书目情报运动的规律。目录学的核心在于揭示图书的主旨和用途,为读者提供查找和利用图书的方便。它的基本结构包括书名、小序和解题,...
目录学研究知识的方面:生长、衰老的规律,知识的存储、传递规律,知识的分析与综合规律,知识对知识库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的产生-传递-应用的规律,而不是知识生产的本身。 书目情报的传递原理:传递形式研究有:有序、无序两种:传递特点研究;传递方法研究。 书目情报的利用原理:书目检索原理;书目用户研究:用户需求研究...
二、目录与目录学 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目,即一部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是用以记述某一部书基本情况的简要文字,涉及书籍内容、作者生平、得失评价、版本流传与校勘整理经过等。 目录学是关于书籍分类、著录和解说以及目录的形成与发展的专门学问。 目录工作以书籍为对象,记载书籍的外部特征和内容...
目录学 目录:是目和录得合称,目指篇目,即一部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是用以记述某一部书基本情况的简要文字,涉及书籍内容、作者生平、得失评价、版本流传与校勘整理经过等。目录是图书文献发展的产物,目的在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图书文献。刘向、刘歆父子编纂的《别录》和《七略》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目录。
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此“目录”实指“目”和“录”。“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 的名称。“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以《诗》《书》为目录学萌芽,刘向歆父子《七略》《别录》为体裁完备。其意义在于能叙学术源流。“吾国学术,素乏系统,且不注意于工具之述作,各家类然,而以目录为尤甚。故自来有目录之学,有目录之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