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经》学多以考据为主,通读十三经的皮锡瑞对待《诗经》有其独到的看法,不论是从他论诗、引诗的考证方法中,还是从他对郑学注诗的疏证过程中,都能发现皮锡瑞对《诗经》学的基本问题、汉宋《诗经》学的特点等都做了研究,在疏证中还对有清以来宗主郑学学者之说多有引用,...
皮锡瑞(1849—1908),(清)朝经学家,所居之处命名为师伏堂,故人称(师伏先生),《山庄玩月记》选自(《师伏堂丛书》)。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思路分析与延伸: (1)作者介绍:皮锡瑞(1850-1908) 清末学者。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字鹿门,一字麓云。举人出身。三应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他景仰西汉伏胜之...
(清) 皮锡瑞 / 吴仰湘 点校 / 中华书局 9.5 / 13人评价 皮錫瑞全集 (2015) 皮錫瑞 / 吳仰湘整理 / 中华书局 9.4 / 25人评价 今文尚书考证 (2004) 皮锡瑞 / 中华书局 9.0 / 93人评价 五经异义疏证 驳五经异义疏证 (2014) [校注] [清]陈寿祺 / [清]皮锡瑞 著 / 王丰先 校點 / 中...
《经学历史》是皮锡瑞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系统梳理了经学从先秦至清代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视角展现了经学的兴衰演变。它对经学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阐述,为后人研究经学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书中,皮锡瑞探讨了经学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展现了经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经...
李玉:《皮锡瑞全集》的史料价值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33岁中式举人,后来四次会试落榜,于是放弃仕进之心,以讲学、著述终老。他从1890年起先后主讲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大胆宣扬变法,政变后遭受禁锢,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
孔子以前,不得有经;犹之李耳既出,始著五千之言;释迦未生,不传七佛之论也。《易》自伏羲画卦,文王重卦,止有画而无辞;(史迁、扬雄、王充皆止云文王重卦,不云作《卦辞》。)亦如《连山》、《归藏》止为卜筮之用而已。《连山》、《归藏》不得为经,则伏羲、文王之《易》亦不得为经矣。《春秋》,鲁史旧...
历史知识> 皮锡瑞 清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鹿门,一字麓云。光绪举人。曾主讲湖南桂阳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极言变法不可缓,并谓改政必先易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任南学会会长,讲演学术,贯穿汉、宋,融合中西,言保种保教必先开民智,论抵拒洋人通商传教之法,述孔子改制、变法兴国之事...
皮锡瑞 皮锡瑞 (1850-1908),清经学家。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举人。因崇尚今文大师伏生,所居题名“师伏堂”,故世人称其为师伏先生。1890年主持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中日甲午战后,愤《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可缓。1898年春,任南学会会长,...
尚书大传疏证(平装繁体竖排) ¥18.50起 经学通论笺注(全二册) ¥80.00起 《经学通论》(修订版) ¥29.00起 经学通论(平装) ¥20.00起 孝经郑注疏孝经讲义(经部孝经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 ¥19.98起 皮锡瑞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全5册) ¥26.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