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讨论中,陈伯达发言,讲到毛泽东“百花齐放”题词所起的作用和成立历史研究委员会时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的情况,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贯彻这两个口号。这样,毛泽东在同日作会议讨论总结时,才接着陈伯达的话讲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那样一番话...
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意思 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声音都有权利得到表达,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应该被充分发展和展示。它源自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来鼓励人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具体...
【成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拼音】: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 【简拼】:bhqfbjzm 【解释】: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1年,中国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有的主张全部继承,有的主张全部取消,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意为各种事物都得到充分发展,各个学派、各个领域的人都在思想和理论上互相交流、互相竞争,以求取得更好的成果。它强调了多样性和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才能促进各种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双百”:毛主席、郭沫若所题截然不同,前者气势磅礴,后者厚重 题记:“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到“双百”,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毛主席于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并且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对于这8个大字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毛主席还亲自题写过这8个大字,作为学术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本信息 成语简拼:BHQFBJZM 成语注音:ㄅㄞˇㄏㄨㄚ ㄑ一ˊ ㄈㄤˋ,ㄅㄞˇ ㄐ一ㄚ ㄓㄥ ㄇ一ㄥˊ 成语繁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英文: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称“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随后,在5月2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