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也。本事分中文繁浩博。此论文略故言略录。非义略也。目召诸法。称之曰名。一十百千名之为数。故言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此即第二释其题目。第三随文解释者。就此文中。义别不同分为三段。第一引经标宗。第二寻经起问。第三依问为通 论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1百法明门论疏唐潞府沙门义忠述第一篇论前略说第一章明造论意(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序)窥基:粤惟至理杳明,湛玄樞而含妙躅;權方孕道,凝觉智以闢昏衢,叆慈云而诱大千,霏法雨而津百亿。然以怀生莫感,忏我法雄,于是息唱金河,韬光鹤树。佛圆寂后百岁以前,异人挺生,群圣閒出,淳源尚挹,真执犹同,虽众...
《百法明门论疏》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内容是解释古印度世亲(Vasubandhu,约四、五世纪) 的 《百法明门论》。义忠疏。唐玄奘 (602—664)于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出该论以后,很多佛教学者竞相为之作注,如窥基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解》2卷、圆测的《大乘百法明门论疏》1卷、义寂的《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 天亲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普光疏 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 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 不以断常空有、纷乱于怀,因此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是202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四卷三种,现分别为敦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私人收藏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四件写本均首尾俱缺。三种《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残卷,普光本有传世;义忠本仅在《洪武南藏》中...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中无著菩萨说阿赖耶识如“幻、焰、梦、翳”,就说明了阿赖耶识等也不是我。其余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及无为法,於中更无有我可得。因此建立百法,也就是揭示二无我理。明白二无我理,便是真正的通达佛法。 2、法无我者:法义於论题中已解。法无我者,於世出世间染净一切诸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疏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疏》,佛典注疏。简介 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是唐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的注释书。共分三个部分:一、释《义记》之题目;二、释《义记》之序叙;三、开解彰正释。释义较简明。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疏)天亲菩萨 造唐大慈恩寺沙门普光疏将欲造文,略以三门分别:第一明造论意,第二释题目,第三随文解。第一明造论意者,寻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环不息、轮回无替者,莫不以断常空有、纷乱于怀,所以菩萨降生,垂范利物,为除空、有、两执故,开空有...
解疏 大者简小为义(只言大不说小),乘者运载得名。大乘者,谓菩萨上求无上佛道(自觉)下度无边众生(觉他),以自利利他为自度也。百,谓数目。法,谓世出世间一切染净之法。百法者,谓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色法乃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之总称,故为大乘百法也。明,能破暗故。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