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优秀教案 篇1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是其教学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篇一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
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教案(精选14篇) 《登泰山记》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
九、登泰山记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它们以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登泰山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登泰山记》教学反思 一篇序言中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实践和...
登泰山记教案(精选12篇) 登泰山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侧面烘托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