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计算机实际上是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代,而非第二代。这一代计算机的时间范围大致是从1911年至1946年。 在这一时期,电子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中。尽管当时的计算机技术相对原始,但这些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为后续的技术进步铺平了道路。
根据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电子管时代对应的是第一代计算机。这一代计算机以其使用的核心元器件——电子管为标志,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形成。尽管存在诸多不足,如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等,但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启了...
第一代计算机,也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用了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和存储元件。电子管是一种基于真空技术的电子器件,通过控制电子在真空中的流动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转换。在第一代计算机中,电子管被用来构建逻辑电路和存储器,实现了基本的计算功...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机是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 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A.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这是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元件进行计算。这些计算机使用大量的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但是具备了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10]的能力。 B.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元件逐渐从电子管转向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巧、可靠,功耗也更低。第...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指从1946年到1958年间的电子计算机。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 电子管计算机作用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占地170...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开始出现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达几万次/s。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开始出现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并开始用于事务处理和过程控制,运算速度达几百万次/s。 第三代计算机(1964一1971);以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出现半导体存储器...
小有太可资位你小有太可资位你四小有太可资位你小有太可资位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解析]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反馈 收藏 ...
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一步,它使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开关,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这些计算机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开始出现,它们的布置方式类似于布线电路和换线电路。这些计算机使用的电子管数量多、体积大、能耗高,而且故障率高。但是,这些计算机仍然是当时技术的杰出成果,它们对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