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更令郑愔豪放旷达的形象呼之欲出。同样,诗人也将自己的高洁折射在郑愔的琴艺和山水志趣中,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纯粹这种超脱尘俗的思想境界。8、最清寂的琴唐·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声即...
舳舻千里,酾酒临江,人生可以多么的雄壮,也还是须臾间的沧海之粟,虽然有这样的怅然,却非看穿红尘式悲观,而是人生的感悟,是对生命的升华,对婵娟千里时与共的超脱,生活的乐观与理趣使得东坡更加观照生活,胸怀世间万物,偶尔的触动也可以带给无穷的哲思,《琴诗》就是生活的捕捉。倘若明珠有泪,暖玉生烟,七弦...
琴诗【作者】苏轼 【朝代】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标签:哲理美学 译文 注释 如果琴声来自于琴,那么放在琴匣里为什么发不出声音? 如果琴声发自手指,那么为什么不在你的手指上听琴声 ?赏析 唐朝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
《琴诗》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 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 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来自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赏析: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诗和禅理诗。 从哲理方面来说,美妙的琴声既来自于琴,也来自与演奏者精妙绝伦的弹奏技巧,是琴与演奏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如...
琴诗鉴赏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
韦应物此诗是一首禅意诗,苏东坡这首又何尝不是呢?在与《彦正判官书》中,苏轼曾说,这首《琴诗》是听别人弹琴时有感而作,并自认此诗为偈。偈,意为佛经中的唱词。佛经《楞严经》云: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隐娘读苏轼的这首诗时,感觉这不像诗,...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
争论的焦点在于,韩愈这首琴诗与古琴传统的韵味很是不同。《白虎通》有“琴者,禁也,所以禁淫邪,正人心”,琴作为古代乐器的代表,最突出的就是讲究审美的中正平和,否则便是“呕哑嘲哳难为听”。而我们看《听颖师弹琴》,时而“轩昂”,音乐高亢雄壮,时而“浮云”,音乐飘逸悠扬,时而“喧啾”,音乐如百鸟...